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探讨

内容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制造业发达城市的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倒闭现象。

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金流危机造成资金链断裂,因此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加强现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现金管理现状,并探讨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现金流量 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震荡洗牌,在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沿海制造业发达城市一些企业出现倒闭现象。

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金流危机造成资金链断裂,现金企业的血液,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每个环节。

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经营,靠的不是损益表上的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而又充足的现金流量,否则就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和社会环境制约,存在着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信誉度低,重生产销售、轻内部管理等问题。

中小企业资金链比较脆弱,因此,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加强现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      对现金流量重视不足。

中小企业的目标多为销售额、利润额, 企业生产、采购与销售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基本的认识。

大多数企业很少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在发展过程中对良性现金流问题关注不够。

流动资金补偿不足且财务风险加剧。

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管理存在以下弊端:一种类型认为企业就是赚钱工具、提款机,不注意企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再生产的投入,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

而另一种类型则是把所有收益都投入到再生产中,拼命扩张,但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及资金来源等又缺乏科学的筹划,对项目建设和经营中将要发生的资金质量缺乏可靠预测,因此造成大量未完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

由于过多资金用于长期项目或利润分配,致使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几乎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运转, 加剧财务风险。

资金积压和效率低下导致现金流停滞。

中小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享受折扣,往往大批量地采购材料,形成了大量经营性现金被占用,降低了存货的周转速度,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中小企业间相互拖欠较为严重,应收账款周期过长。

企业支付能力严重匮乏,无力偿还应付账款,影响企业信用。

缺乏对融资环节的有效控制。

中小企业融资几乎是以债务融资为主,企业资金需要量及融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的预测,盲目认为融到的资金越多越好,使资本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使企业陷入过度负债或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策略      (一)做好现金预算工作   在金融危机下,如何使资金在运动中产生最佳流量,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成为现金流量管理的关键。

要确定企业资金最佳流量,可以从现金预测、确定最佳现金余额、控制现金流量三方面着手。

现金预测主要是对企业未来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程、时间、结构等进行预测

目前现金预算编制应用最广泛的是收支预算法,它是将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一切现金收支项目分别进行预测,并确定收支差异的一种方法。

一般要做好现金不足预测现金盈余预测,并对小于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对多余最佳现金余额部分制定利用方案。

现金流量管理就是要保证现金流量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而又不至于现金过多压库形成浪费,其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佳现金余额。

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最佳现金余额应恰好能满足企业现金支出需要。

企业现金支出分为三类:经营性大额支出、非经营性大额支出和日常零星支出三类。

第一,经营性大额支出,指企业数额较大且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包括材料采购支出、职工薪酬支出、水电费、税费等。

第二,非经营性大额支出,指企业数额较大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包括重大的资本运作、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购置、设备技术改造利息支出、贷款偿还等内容。

第三,除以上两类支出外的其他支出,都属于日常零星支出,如办公费、差旅费、职工报销的医药费、修缮费等。

因此,最佳现金余额=经营性大额支出+非经营性大额支出+日常零星支出的最大可能值。

现金流量的控制包括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文件记录、独立检查等。

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全过程,必须由独立于各事项的单位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现金流入、流出的真实和合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