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呼气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PetCO2监测与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异常处理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5例出现机械通气不良事件,分别为呼吸机管路脱落、管路扭曲打折、错误插管、通气不足等,发生率为23.8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呼气二氧化碳监测机械通气; 异常处理ki.cfmr.2017.22.084 文章编号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2—0158—02   机械通气是临床用于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促进患者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顺畅,临床常用于阻塞性肺部疾病、肺部损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抢救治疗中,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1]。

在急救治疗中,由于事发突然、抢救空间有限、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急救护理中往往忽视了人工气管异常情况,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

临床有研究指出,PetCO2是指人体呼气末CO2的分压力,通过监测PetCO2压力值可较好反映患者自主呼吸情况,及时反映机械通气人工气管的异常情况,根据压力值提示判断进行异常情况排查,可作为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3]。

本文为探究PetCO2监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在参考近几年国内外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0~80岁,平均(63.20±9.27)岁,所有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损伤、呼吸窘迫等,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根据PetCO2监测与否将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1例未采用PetCO2监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21例采用PetCO2监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呼吸抑制情况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异物后建立人工气道,用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护情况适当给予镇静药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

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不采用PetCO2监测,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采用PetCO2监测

PetCO2监测操作:采用多功能光电监护仪,选择主流型红外线法,连接患者呼吸机的Y形管,进行实时动态监测PetCO2监测数值和波形并与实时传导至护士工作站,便于护理人员动态观察。

PetCO2监测的波形主要分为四个象限,可分别体现患者呼吸道内死腔气体、肺泡内混合器、PetCO2监测浓度及新鲜气体进入人工气道情况,在不同的异常情况下,PetCO2监测的波形会呈现出特异性改变并发出警报,护理人员在听到警报后可通过PetCO2监测波形及数值变化及时发现人工气道异常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干预,确保患者自主呼吸正常[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异常处理情况及治疗效果。

效果评价:治愈:患者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良好出院。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患者发生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参考文献   [1]刘志梅,钟琼,仇成秀.机械通气患者呼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23):9—10.   [2]刘志梅,李凤娣.呼气二氧化碳监测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1(11):500—501.   [3]苏伟,刘景峰,陈锋.呼气二氧化碳在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1193—1195.   [4]奚云.呼气二氧化碳监测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2(5):45—46,49.   [5]张文媛.呼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现状[J]. 临床护理杂志,2009,1(1):61—63.   [6]郑蓉.呼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10):1351—1352,1355.   [7]苏慧.无创呼气二氧化碳监测在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10):1623—1624.   [8]梁章荣,李旷怡,张英俭.呼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机械通气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6,1(10):2572—2574.   [9]陈劲飞,肖化选,姚润伟.持续呼气二氧化碳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6,15(2):37—38.   [10]王洁,时兢.呼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2,8(12):42—43.   (收稿日期:2017—04—16)。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