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增强学习内容的情景性   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学习情景。

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本班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

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

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更重要的是此情景中的多种要素都是学生曾经体验、经历过的,学生看到此题,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易于激起学生的共鸣,产生积极的认知心理。

二.增强学习过程的活动性   学习过程的活动性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操作体验活动。

要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活动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课后,设计如下研究性学习课题:学校要改造一条下水道,并且安放若干个窨井,如果让你来设计窨井盖,你将设计什么形状的?请同学们通过制作窨井盖模型,实践验证,写出数学小论文。

这样的活动更符合学生数学价值的追求。

三.增强教学行为的艺术性   数学教学是以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单调而枯燥,从而产生厌倦心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追求艺术性教学风格。

只有艺术性的课堂,才是学生充满情感的课堂,一旦学生有了积极的参与,就会形成对教师的期待,知识的渴望,就会激发创造的欲望,就会从“乐学”到“会学”再到“学会”。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