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拇外翻畸形78例临床报道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拇外翻畸形临床效果。

方法: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拇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进行临床治疗

结果:78例患者术后AOFAS评分平均为(89.6±7.5)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外翻角度,第一、二跖骨间角度均有明显差异(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拇外翻治疗   临床治疗外翻的手术方法较多,其中尤以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最外常用。

常规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多需进行内固定,手术切口相对较大。

患者术后康复相对较慢且切口美观度欠佳[1—2]。

近年来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在临床应用愈趋广泛,本次研究将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拇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拇外翻畸形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拇外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8例患者共计病足124只,其中32例为单足发病,46例为双足发病。

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65例。

患者年龄:14—72例,平均年龄为(41.2±2.3)岁。

78例患者中21例存在家族病史,34例习惯穿高跟鞋。

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拇外翻角度平均为(34.5±2.4)°,第一、二跖骨间角度平均为(14.2±3.1)°。

所有病足均存在拇囊炎,其中65例患者存在跖趾关节脱位情况。

1.2方法   手术切口选择:在第一跖趾关节内、跖骨头下做约1cm的横向手术切口

切开皮肤,并推开跖骨骨膜,采用弯骨刀将突出的跖骨内侧骨赘去除。

之后进行骨面打磨,不对拇囊进行过多干预处理。

进行截骨线设计,依据患者第一跖骨内翻的角度进行远端截骨线设计,内翻越为严重的患者其截骨线要离跖骨头越远。

采用直径为2mm的狼牙状裂钻头在截骨设计线处进行横向截开,将跖骨远端外推,外推距离控制在1—2骨皮质之间,促使拇外翻畸形可得到良好矫正,之后进行手术创口冲洗,对内侧跖趾关节囊紧缩缝合,之后进行皮肤缝合,在第一、二趾之间垫纱布块,并进行“8”字固定包扎,确定患者骨断端未出现异常后则可进行牢靠固定。

患者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确定截骨部位对位良好,叮嘱患者术后进行最少3天的卧床休息,术后1周则可适当进行慢走,术后6周则可将绷带拆除,但趾间的纱布块要继续铺垫3周左右。

1.3疗效评价标准[3]   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表中共涉及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异常步态、后足活动、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等评分项目。

总分为100分,总得分高于90分为优,总分高于75分为良,总分高于50分为一般,低于50分则为差。

以优+良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差异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差异对比采用X2检验,P医学,2013,27(9):1270—1272.   [2]邓存宁.微创第一趾骨远端截骨术矫正拇趾外翻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14,37(19):1600—1632.   [3]燕冰,焦向军,李钰.小切口截骨术治疗外翻疗效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15,19(6):334—336.   [4]陈舒,张曦,刘海涛.第一跖骨截骨术治疗?[外翻的进展[J].江苏医药,2015,31(3):322—325.   [5]刘刚,潘世鹏.小切口治疗外翻临床应用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3,17(2):166—16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