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发展吉林省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的建议

摘要:吉林省地处中纬度地区,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频繁发生,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产生较明显影响。

为实现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运营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供全省高速公路路况气象信息及重要预警信息的发布和对高速公路路况气象信息的查询,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畅通的气象专业化服务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高速公路气象服务;建议   中图分类号: U492.8;P4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ki.jlny.2018.01.061   吉林省地处中纬度地区,次生灾害频繁发生,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冰雹、雷电、霜冻、大风、沙尘暴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影响了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仅“十一五”期间,我省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约达250多亿元。

吉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全省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交通网,使出行更加便利。

为进一步实现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运营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公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和道路通行能力,建立吉林省高速公路预报服务指标;研究高速公路气象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气象信息发布流程,实施高速公路气象信息预报和发布,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整体服务水平,特别是恶劣天气、突发天气的路况信息,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路况气象信息及重要预警信息的发布和对高速公路路况气象信息的查询,提高各部门应对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保证畅通的气象专业化服务

1 吉林省交通气象服务现状   1.1 吉林省高速公路现状   目前,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吉林省已达3113公里,到“十三五”末将达4500公里。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保障安全行车越来越重要,交通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教训沉痛。

吉林省气象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气象原因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因气象原因导致的高速交通事故约占30%~70%,低能见度、道路结冰、积水、积雪、高温天气直接气象灾害及由暴雨天气次生的洪涝、泥石流、塌方等衍生灾害,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开展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专业气象服务是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气象部门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发挥气象服务总体效益的有效途径。

1.2 服务现状   目前,吉林省专业气象台开展的公路交通气象服务主要是高速公路、国家级公路、省级公路交通专业气象服务

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方面,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气象要素的影响程度开展的天气预报气象服务产品有:吉林省内的主要高速公路路段的常规天气信息,能见度、相对湿度、安全等级等服务内容。

表1列出了目前我省为省内部分路段高速公路沿线预报服务在公路气象服务上,主要提供全省范围内的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和不定期提供重大过程天气预报,遇有气象预警信息时第一时间提供适时预警信息服务服务主要通过短信预警信息、网站传输、微信服务等方式。

2013年按中国气象局要求,我省建设了第一批交通气象观测站。

第一批共建成九个交通自动观测站,分别位于德惠服务区、辽源收费站、靖宇收费站、辉南服务区、四平收费站(无设备)、松原西收费站、龙嘉机场、吉林收费站、江密峰服务区、蛟河服务区。

2017年已建交通自动观测站20个,其中珲乌高速13个、京哈高速建站1个、长春绕城高速2个、扶长高速2个、大广高速、沈吉高速各1个。

自动站建设对建立吉林省高速公路预报服务指标;提前预测并发布及时、准确的公路交通气象信息,便于管理部门对司乘人员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吉林省交通气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速公路沿线气象监测站点的缺乏   目前,在高速公路沿线和收费站设置的第一批交通气象要素观测站数量稀少,监测项目较单一,无法建立布局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网。

2.2 交通站不具有代表性   我省现有交通气象站建设位置大多选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未发挥关键性作用,并且建站完成后缺少必要的设备维护,交通观测站出现了设备损坏、太阳能板丢失等现象。

2.3 缺乏气象灾害指标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建设,吉林省公路交通影响严重的路段,也开展了气象条件方面的研究和服务工作,虽然相应开展了气候背景的道路交通服务,但缺乏适合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预警指标,无法全面铺开交通气象专业服务

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近几年我省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进展,但公路沿线气象监测站点的布局及适合本省的气象灾害预警指标、模式释用和模型的建立,预报制作?l布平台和业务流程规范等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

缺乏统一的业务流程和规范,省内各市之间、省市之间缺少沟通和联动,无法形成合力。

同时,缺乏人机交互的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业务系统的支撑,无法有效利用省级共享的数据和产品开展更为精细化与专业化的预报服务

3 建议   开展吉林省高速公路的低温雨雪冰冻、大雾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交通气象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阈值、影响程度、服务用语等,不断提高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等级预报的准确度;加强部门数据共享,接入高速公路封道、施工等服务信息;为构建全省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夯实技术基础。

加强交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深交通气象服务研究,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交通服务技术方法。

增加气象交通部门间沟通,充分了解和适应交通部门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使交通气象服务更加灵活化、人性化、实用化。

加强专业气象服务人才培养,加强交通部门管理相关人员气象知识的培训,加强交通气象服务研发团队发展,吸引和培养相关人才。

收集分析省交投新建交通气象站数据资料,尽快应用于高速公路实况、预报服务

参考文献   [1]慕慧,杨少伟,赵一飞,潘兵宏.基于视觉适应性的公路隧道限速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石从宴.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与实践[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05).   [3]陈爽.山区高速公路汛期运营安全警戒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4]纪延安.浅谈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堵塞应急管理要点[J].大众科技,2011,(11).   [5]钱宇彬,刘浩学,王婉秋,吴长水.夜间长途客车进出高速公路隧道群驾驶行为实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09).   作者简介:金顺梅,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科技服务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