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成效显著

摘要: 毕业论文网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应用“微电解混凝沉淀—水解酸化—EHBR”新型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处理后的废水指标均达到《天津市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工艺性能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工程投资省、运行成本低,为印染废水的处理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印染废水、微电解水解酸化、EHBR。

印染废水一般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pH值高、水质水量变化大、含有毒有害成分及处理难度大等特点。

目前,内的印染废水多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其中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吸附、高级氧化和膜分离法等,用于脱色、悬浮物以及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

生化方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水解酸化及UASB等,用于BOD、COD以及氨氮的去除。

综合对比各个工艺后,设计采用“微电解混凝沉淀—水解酸化—EHBR”多新型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成效显著

废水主要是印染漂洗水、退浆和漂白废水,含有染料、助剂、纤维杂质等。

废水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并且色度比较深,COD在5000mg/L左右,pH为6—7。

废水处理规模为4000m3/d,连续24小时运行,处理量为170m3/h。

废水先经过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然后通过水泵提升进入微电解池。

配合管道混合器用硫酸回调pH值到3—4之间,曝气,降低COD的同时,改变有机物的内部结构,去除色度,为后续工艺提供条件。

电解池出水用片碱调节pH值到7—8之间,加入PAM助凝,在混凝沉淀池进行沉淀。

沉淀池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池出水再经过 EHBR膜池处理后即可达标排放。

沉淀池和EHBR膜池的污泥定期排入污泥浓缩池,然后经过压滤机压滤成泥?后外运。

其中,电解技术可以将难降解化合物断环断链,将其转化为容易降解的物质,提高其可生化性,有效去除印染废水色度有机物

电解池设计有效容积340m3(φ10.5×4.5 m,有效水深4.0m)。

池体为碳钢结构,池内外壁均做环氧漆防腐,1座。

电解出水经过片碱调节PH到7—8,然后加入PAM助凝后沉淀。

池体设计分pH调节池、PAM加药池、斜管沉淀池三格。

水解酸化池设计有效容积510m3(13.0×10.0×4.5 m,有效水深4.0m)。

池体为钢砼结构,1座。

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

酸化阶段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水解酸化池设计有效容积1700m3(22.5×20.0×4.5 m,有效水深4.0m)。

池体为钢砼结构,1座。

EHBR膜池强化耦合膜生物反应技术是一种有机地融合了气体分离膜技术和生物膜水处理技术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经过生物代谢和增殖被微生物利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同化为微生物菌体固定在生物膜上或分解成无机代谢产物,从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EHBR膜池设计有效容积2040m3(17.0×12.0×5.5 m,有效水深5.0m)。

池体为钢砼结构,2座。

“微电解混凝沉淀—水解酸化—EHBR”新型组合工艺的主要能耗来自加药系统、搅拌系统及供气系统。

其中,EHBR工艺进行单独膜曝气,比常规曝气系统氧气利用率提高3倍,可以高达60%,处理成本中的曝气能耗较低,辅助设备相对较少,这有利于控制污水处理成本。

因此,该该工艺成熟可靠,出水水质达标有保证;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维护;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便于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费用等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该新型组合工艺不但能减小污水处理设备的单位体积,还能降低操作成本,因此是印染废水处理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工艺

吨水处理成本约1.3元,COD和色度出水指标稳定,去除率达到94%和94.7%,每降解1kgCOD所需要的电能为0.4kw。

运行成本低于同类型废水处理技术,是一项极有潜力的新技术。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