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照明设计

建筑环境照明设计

新世纪伊始,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在国际上有什么动向?我国建筑环境照明设计的现状与前景如何?

这是照明设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建筑师、规划师有兴趣的话题。

一、光环境的营造引起建筑师、规划师的重视。

环境受到社会的关注――夜景照明、绿色照明、保护青少年视力…;。

城市建设和建筑规模宏大,技术复杂,照明技术不断更新;。

追求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大趋势;。

意识到“光”是环境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

实例:

柏林德国议会大厦透明的宏大玻璃穹顶:顶级的采光照明技术与屋顶结构融为一体,有强大的艺术冲击力。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的这一高技作品在使用现代科技表现建筑艺术方面树立了新的标准,荣获第22届普利茨凯奖。

(二)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设计组在《建筑学报》发表四篇总结性文章,“室内视觉环境中的光”是其中之一。航站楼建筑面积28.65万m2,安装了上百种、共62962套灯具(平均4.5m2一套)、94864只灯(约3m2一只灯),照明总功率4678千瓦(16.3W/m2);并在屋顶设105条天窗(3600m2)供白天采光。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采光照明工程。该文作者提出建筑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光环境经营的认识;有关光环境营造的各方介入应该尽量提前等重要体会。

(三)城市夜景照明的兴起引发了规划师建筑师对城市夜景观的关注和研究。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开始引入“夜景照明规划”的内容。

二、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动向

(一)全面评估照明质量,淡化、简化照度指标。

2000年北美照明工程学会IESNA出版《北美照明手册―第9版》,它的主编MarkSRea在《手册》前言中写道:“…过去二十年来在照明实践中有从照明工程(illuminatingengineering)到照明设计(Lightingdesign)的动向,从照度计算到美学评价的动向,从数量到质量动向。”。

IESNA的执行副主席WilliamH.Hanly认为:“这一方法(即《手册》中提出的包含全面质量要素的IESNA照明设计指南――作者注)被称为通往21世纪的桥梁”。

IESNA主张,全面评估照明质量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人的需求――可见度,作业功效,视觉舒适,社会交往,心情和气氛,健康、安全和愉悦,美的鉴赏;。

建筑――形式,构图,风格,标准和法规;。

经济与环境――装置,维护,运行,能量,环境

对于第一方面的因素,IESNA提出了包含照度水平在内的19个因子,并对各类建筑与空间分别指出这些因子的不同重要程度。同时把照度标准简化为7级,即:定向与简单视觉作业30、50、100lx;普通视觉作业300、500、1000lx;特殊视觉作业3000~10000lx。

作者认为,对照明质量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层次:明亮,舒适,有艺术表现力。当然,三者融为一体的照明是最佳的照明

明亮――合适的工作面照度和均匀度,作业对象和背景有良好对比,适宜的环境亮度;。

舒适――没有眩光和频闪,人和物的造型立体感自然、悦目,作业面与周围环境表面的亮度比适当,照明控制灵活方便;。

艺术表现力――光形成特定的情调和氛围,环境亮度图式富有吸引力,照明装置外观优美,生动变化的天然光和室外景观。

(二)关注节能、环保和健康。

节能、环保和健康是绿色照明的基本宗旨。1991年美国环保署倡导的绿色照明已普及全球,深入人心,对照明设计有深刻影响。

绿色照明节能为中心推动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的开发应用;。

制订“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和“建筑照明节能标准”并且立法,引导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美国ASHRAE/IESNA联合制订以单位功率密度UPD限值(瓦/平方米)为指标的建筑照明节能标准迄今已更新三次,UPD逐次减小;。

绿色照明的实施有强大的技术支持――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数据库,节能效益分析软件,咨询服务等,给照明设计提供便利。

近年特别关注照明造成的负面影响:眩光、光污染和光干扰。

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的革新。

照明质量的全面理解与照明新技术的涌现促成了设计观念和手法的革新。

以人为本,个性化的设计――普及照明调控,关怀个人对光的不同需求,追求个性化的照明风格;。

注重光色的选择,用光营造情调和氛围,满足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

非均匀照明,动态照明,在需要光的时间,把适量的光送到需要的地点;。

室内、室外照明手法的互补和交叉;。

舞台照明手法的应用――彩色灯光、动感照明、刻画重点、隐蔽光源。

照明设计师与建筑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日趋密切。

优秀的照明设计照明概念一定要及早进入建筑方案,融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使“光”成为建筑和室内外空间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支持并演现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创意,实现用户的期望和要求。为此,照明设计师与业主、用户、建筑师、规划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非常重要,这种合作日趋密切。

三、未来的展望。

(一)“光”作为设计要素之一,将走进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溶入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脑海.

(二)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提高,技术进步,照明将以人文思想作为设计理念;丰富的照明手段将创造新颖的照明方式;人们的身心和视力健康将因优良的照明而获益。

(三)有志于照明事业的建筑专业年青人将走进建筑环境照明设计队伍,加快我国照明设计专业化的进程,最终实现照明设计的职业化,规范化。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