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迎来“峰回路转”

2010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查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这被业界视为中央政府给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源的简称)的“十二五发展定下的基调。

下载论文网   相比于传统能源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和总量丰富等四大优点,正是基于这些优点,生物质能成为了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更是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催化剂”。

“迟到的”政策?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决定》里关于生物质能的描述虽然只有这短短一句话,但对于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来说,却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匡廷云看来,生物质能发展本就该获得大力支持。

作为唯一可以直接规模化生产气体、液体、固体等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将大大有助于实现中国能源结构多元化和低碳发展

2010年10月15日~18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对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能源战略发展进行调整,整合资源,优先推动和发展能源

生物质能因为应用范围最广,在国家的第十二个五年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二五规划》指出,长期以来的“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新型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如何实现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变,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十二五能源规划(2011—2015年)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分解。

不过,对有关生物质能的表述并不明显。

作为生物质能领域的资深理论专家,此前不久,匡廷云生物质能问题提交了书面报告。

她表示,在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能源可持续发展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我国将面临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与生态安全危机。

同时,生物质能的开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匡廷云介绍,由于中国耕地有限,发展生物质能首先要保证粮食安全,要立足于“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必须选择在边际土地上发展能源植物资源产业

而在多为干旱、盐碱、瘠薄的边际土地上发展生物质能,更需要选择高光效、高生物量的能源植物,通过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生物质的积累来实现。

201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小红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建议,将“大力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加快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而其后出台的《决定》,意义不可小觑。

它明确了生物质能作为新能源产业不司或缺的一环,其广泛的应用会为我国能源的探索突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无疑将为生物质能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曲折的发展      事实上,生物质能我国早有发展,但长期以来,在企业经营方面却并不理想。

2006年,中粮集团投资引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兴建厂房进行生物质能升发利用,但是前期发展不如人意。

加之国内的能原现状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影响,中粮集团的生物质能产业最终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山东省投资2.6亿元兴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的亏损都在2000万元左右。

可以说,当时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状况相当混乱。

“造成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混乱局面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是生物资源量不足,第二是产业发展的上、中、下游高新技术缺乏。

匡廷云说。

目前看来,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存在着两个瓶颈。

一个是如何大幅度增加生物质能的资源量,这是发展生物质能的基础。

中国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显示,可再生能源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需要逐步增加,而目前,我国的资源亏缺量很大。

另一个瓶颈则是提升技术水平,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生物资源转化成高品位的能原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很多生物质能企业都在亏损,主要原因就是建厂时原料便宜,但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原料涨价之后造成企业难以承受,只能苦苦等待国家补贴政策的提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能原植物中心研究员刘公社表示“如果现在的政策让企业自己发展,短期内很难有突破性进展。

美国虽然也处在产业化的起步阶段,但政策稳定、机制完善,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相比之下,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很难展望。

”   针对目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所面对的种种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只有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才能解决中国生物质能开发成本高的问题,只有提升技术,在生物质能原料不充足的基础上提高对原料的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才能够生存和盈利。

如今,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开启,生物质能在“十一五”期间所走过的发展道路,不论是对于政府还是生物质能企业,都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同叫,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以生物质乙醇和生物质柴汕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质能产业设备已经投入运行使用。

可以预见,中国生物质能产业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走向成熟。

“中国发展生物质能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国外的独特道路。

在不适合种粮食的边际土壤上发展能源植物,建立能源植物繁育和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及加工生产体系,这才是解决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瓶颈的基础,也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匡廷云说。

十二五”展望      多年来,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投资企业并没有气饭,并已开始了新一轮的生物质能发展征程。

2010年6月,在“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上,中粮集团与美国普度大学、丹麦诺维信公司签署了纤维素乙醇发酵的技术转让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生物质能利用企业正式走上国际化舞台。

2010年8月,中粮集团投资2.3亿元启动建设广西中粮生物质能原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加之一期投资的7.5亿元2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广西北海已经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生物质能原基地。

目前,中粮集团正加大投入,进行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凭借技术沉淀和雄厚则力,中粮集团将最有可能率先攻克该项技术。

而一旦该技术取得突破,将巩固中粮集团在生物乙醇能原上的龙头地位。

与此同时,地方生物质能产业也出现了上扬之势。

江西省投资近3亿元建设生物质能生产示范区。

生物质能源林示范项目培植区域分布在赣州、抚州、九江、吉安、上饶、新余、萍乡和景德镇等8个区市的19个县,种植能源林树种面积约43万亩,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认为,当今形势下,生物质能新技术犹如雨后春笋,产业化进程一日千里,相关计划与政策陆续出台,生物质能产业正处在一个即将蓬勃发展的时期。

此外,中粮、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国营企业及大量中小型企业,也已积极投入生物质能的开发,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将在“十二五”期间显见成效,生物质能产业迎来新的高速发展契机。

有专家认为,我国生物质能技术革新之路已经开始,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投资企业正不断加大技术创业投资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生物质能生产企业也将在世界的新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