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70例,宫颈评分≤6分,随机分为子宫颈扩张球囊组为观察组和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成功率、分娩情况及对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放置球囊12小时后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4.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29%(p毕业论文网   0.05)。

结论:子宫颈扩张球囊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和提高引产成功率,优于缩宫素,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便捷的引产方式。

【关键词】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足月妊娠;宫颈成熟度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1—01   晚期引产是指妊娠满28周以后通过人工的方法诱发宫缩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1]宫颈成熟度是决定引产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宫颈成熟引产问题是产科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目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前列素、子宫颈扩张球囊现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170例引产孕妇分为两组,子宫颈扩张组和小剂量缩宫素组进行比较。

探讨两组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住院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子宫颈球囊组(85)例,缩宫素组(85)例,纳入标准:1、年龄20~35岁。

2、初产妇。

3、37周~42周。

4、单胎、头位且胎儿存活。

5、头盆相称。

6、宫颈bishop评分≤6分。

7、无胎膜早破。

排除标准:1、已临产者。

2、明显头盆不称。

3、各种妊娠并发症,如急性生殖道炎、前置胎盘等。

4、子宫疤痕。

5、缩宫素禁忌症。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引产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 方法   1.2.1 球囊组常规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后,铺无菌洞巾,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将双球囊导管远端插入宫颈内口,将第一个球囊注入生理盐水40ml,子宫球囊充盈后,轻轻向外牵拉,使第一个球囊紧贴宫颈内口,第二个球囊宫颈外口处,注入第二个球囊生理盐水40ml,确定位置正确后,每个球囊再注入生理盐水40ml,将导管固定于孕妇耻骨联合上,询问孕妇有无不适,卧床观察30分钟后自由活动。

放置球囊后做如下处理:1、术后常规监护宫缩和胎心情况。

2、出现球囊自然脱落,宫缩减弱者行人工破膜+静脉滴注0.5%缩宫素

3、放置宫颈扩张球囊12小时无宫缩者取出球囊,行人工破膜+静脉滴注0.5%缩宫素,直到维持有效宫缩

1.2.2缩宫素组   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林格氏液500ml加入缩宫素2.5IU静脉滴注,开始滴速8滴/分,15~30分钟调节一次滴速,调至有效宫缩出现(10分钟内3次有效宫缩,持续30秒)最大滴速不超过40滴/分,每天静脉滴注10小时,行阴道检查了解宫颈评分,未临产者于次日再用上述方法促宫颈成熟,最多3天,72小时仍未临产者视为引产失败。

引产时密切观察宫缩及胎心情况。

1.2.3观察指标   两组孕妇需进行常规产科检查,B超、NST检查,宫颈bishop评分,并记录干预后宫缩时间、分娩时间、胎心情况、新生儿情况、产妇情况。

1.2.4 宫颈成熟度有效判断标准 1、显效:宫颈bishop提高大于或等于3分。

2、有效:宫颈bishop评分提高1~2分。

3、无效:宫颈bishop评分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

1.2.5统计学资料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情况结局比较   组别 平均临产   时间(h) 引产成功率   (%) 剖宫产率   (%) 母儿不良结局   发生率(%)对照组 47.68±12.97 64.98 32.01 6.03观察组 12.08±5.03 90.01 12.09 7.123讨论   3.1 促宫颈成熟药物的应用及其原理   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常用的引产方式包括药物引产(如缩宫素、前列腺素)及机械性引产技术(如宫颈扩张球囊)等,小剂量缩宫素宫颈成熟通过缩宫素宫颈受体起作用,但缩宫素受体在宫颈分布较少,故而对宫颈成熟作用差,个体差异很大,单独使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常有产程长、引产成功率不高及产妇难以坚持等问题,且需专人管理。

前列腺素促宫颈成熟是通过宫颈胶原束的溶解,增加黏膜下含水量,我国2008《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引产指南(草案)》亦纳入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但人体具有吸收外源前列腺素的能力,使用此药物可引起强直性宫缩,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并发症,国内已禁止使用。

3.2 使用宫颈扩张球囊宫颈成熟引产的作用机制以及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用机制:1、在宫颈内口和外口提供温和、稳定的张力,对宫颈管产生持续的机械性扩张作用。

2、宫颈扩张球囊对子宫颈的压力有可能引起接触球囊蜕膜部分的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分泌,从而诱发宫缩[2]。

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扩张球囊组促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

分娩时间、剖宫产率均优于缩宫素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3。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