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領域 名人畫瓷「錢」景被認為炒大

市場占有量方面來看,不論是在禮品市場,還是在投資收藏市場名人陶瓷的銷量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長

下载论文网   大陸藝術品的價值正在經歷一個被深度發掘的時期。

書畫、玉器、錢幣、珠寶等各個領域都有新生力量進入,而代表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精髓的瓷器,更是由於被業內公認為「硬通貨」而廣受追捧。

但是,由於近年來瓷器的價格一再走高,收藏的門檻也越來越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投資收藏者將目光轉向了當代名人瓷。

名人瓷備受關注的同時,他們的作品也不僅止於幾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價位,一些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的成交價不斷出現,給名人瓷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標杆作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創作的第二塊《三顧茅廬》瓷板畫就以1300萬元成交。

增長30%  市場成長空間大  事實上,早在2004年的時候,當代名人瓷就開始活躍,並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關注。

據專家介紹,在2006~2010年這5年時間內,當代名人陶瓷的價格增長了10倍左右。

大部分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在當時可能只賣到7000~8000元之間,現在已經漲到了7萬~8萬元之間。

市場占有量方面來看,不論是在禮品市場,還是在投資收藏市場名人陶瓷的銷量每年也在以30%的速度增長

專家認為,當代名人瓷的主要優勢首先體現在工藝精湛上。

2009~2010年之間,陶瓷藝術的水準超過了歷代的水準。

因為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整個陶瓷業的發展,比如顏料、配釉等都趨向於標準化。

同時,分工更趨細化,也使得工藝師可以集中精力搞創新。

再加上燒製技術的提高,也促進了陶瓷走向精品化。

名人瓷的第二個優勢在於可以保真。

傳統的陶瓷能在市場上流通的非常少,贗品可以說能占到60%。

當代陶資則不同。

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從價格發展市場占有量的來看,當代名人瓷將是一個長期走高並且極具潛力的投資收藏領域

投資收藏  謹防代工  然而,當代名人瓷並不是投資收藏的完美「避風港」或「保險箱」。

隨著其越來越受到關注,一些不好的現象也正在慢慢出現。

最讓投資者頭痛的莫過於「贗品」和「代工」。

對於一般收藏者來說,能夠從大師處訂到工藝品當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隨著大師們受關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難求一瓷」的情況也日益顯現,不少藏家手中有錢,但訂不到心儀的作品。

許多無良的商家也正是瞅準了這一空子,大量複製大師的作品,擾亂了市場

「瓷都」景德鎮就曾經集中銷毀過冒充大師作品的所謂「名人瓷」。

買到「贗品」固然讓人惱火,但如果從大師處訂來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的作品,恐怕就更令人傷心了。

而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這種「代工」現象給藝術陶瓷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需要從業人員盡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則會影響到市場發展,打擊收藏者的信心。

一方面是「贗品」和「代工」等現象擾亂了市場,另一方面是大師們滿足於現狀,鮮於創新。

現在有不少大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在重復同一件作品。

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個人風格,沒有創新的動力,也不圖進取,故步自封,在藝術方面沒有更深的探索。

其實藝術不應該是這樣的,它需要不斷地否定自己,才能不斷創新。

而從收藏家的角度來看,也應該選擇有個性的、有當代藝術風格的東西來收藏,這些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陶瓷藝術精品。

探尋新路  「錢」景大  「名家畫瓷」是藝術陶瓷的一種探索和創新。

從大的範疇來講,「名家畫瓷」也屬「名人瓷」這一大類當中。

只不過「名家畫瓷」更注重繪畫領域陶瓷領域名人之間的一種跨界合作,以求達到更深刻、完美的藝術境界。

藝術家對於藝術天生就有一種狂熱的追求。

林風眠、謝稚柳、陸儼少等美術界泰斗,就曾在10寸瓷盤上繪就了「仕女圖」、「潑墨山水」、「青花山水」等名作,堪稱是瓷品中的奇葩。

而事實上,「名家畫瓷」並不局限於書畫界的名人陶瓷大師聯手合作,許多其他領域名人對此亦有所涉足。

一些影視名人也曾嘗試著在陶瓷上留下自己的「筆墨」。

這種跨界的合作,在近年來的拍賣場上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拍出了不錯的價格。

比如範曾「老子演義青花畫缸」的134.41萬元、江宏偉「留得殘荷聽雨聲釉上彩瓷瓶」的13.4萬元、徐樂樂「陸羽品茶圖青花筆筒」的10.9萬元等。

對於這種合作,專家認為,陶瓷藝術和繪畫藝術歷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也必須認清一點,那就是搞繪畫的人畫得很有名,畫陶瓷卻不一定會很成功。

因為從材料工藝方面來看,陶瓷繪畫和紙面繪畫是有本質區別的。

很多美術家、畫家在陶瓷領域還有學習的過程,並非所有名人畫家來畫陶瓷都能創作出藝術精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