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青少年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护理

胰岛素泵又称“人工胰腺”,能最大限度地模拟正常人胰腺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使患者24h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1],尤其适用于病情难以控制的,脆性的1型糖尿病患者,而这部分患者大多为青少年,相对于成人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现将我科6年来胰岛素泵治疗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2月—2008年2月,6年收治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28例,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男17例,女11例,年龄2~16岁,平均11.5岁,病程1~4年,选用MiniMed 507c胰岛素泵,胰岛素选用美国礼来公司的重组人胰岛素短效注射液300U/支,根据血糖水平设定胰岛素泵各项参数,安装储液管和输注装置,选择输注部位(首选腹部),在无菌操作下埋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孩子生长在“一孩化”的特殊环境中,家长多采取顺从默认的态度给予补偿,使孩子养成娇惯任性的性格,易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根据这一特点,取得家长的充分配合,建立起尊重信任的护患关系,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正确的健康知识和人生理念,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2 治疗前的护理

2.2.1 置泵前的准备 (1)父母有帮助孩子监测血糖和调节胰岛素用量的能力,尤其年龄太小的儿童,无自理能力,必须靠家长的帮助,故先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教育。(2)患者需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配合佩戴泵,否则易脱落,损坏遗失。(3)入学后还需告诉老师,让其协助观察有无低血糖的发生,并给予简单的处理。(4)在置泵前3天3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使其血糖基本平稳后再行安泵,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基础胰岛素量,并指导患者洗澡、更衣,以防皮肤感染。

2.2.2 置泵时的护理 安装胰岛素泵腹部是优先选择部位,因为此处胰岛素吸收快、方便,不像身体其他部位易受活动的影响,应在脐周3cm以外,左右两侧均可,新的注射部位距上次注射部位至少间隔2.5cm,装泵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检查胰岛素储药管有无气体,埋管前因输注管与泵衔接不紧,应先排出4~6U的胰岛素,见针尖有胰岛素溢出为止,埋针时助针器与皮肤呈90°,避免选择腰围处腰带周围及以脐为中心的3cm以内区域及任何可能被衣服摩擦或挤压的部位,经常活动部位易引起针头脱出,一般选用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处为穿刺点,穿刺完毕慢慢拔出引导针,用专用护皮膜及透明胶布固定,并妥善固定导管,将泵固定在腰间或外衣口袋,进出室温较大的地方应贴身佩戴。

2.2.3 置泵后的护理

2.2.3.1 穿刺部位护理 每次餐前泵入胰岛素时,都要检查穿刺部位,确保软管插入皮下部位,由于软针短、细、很软,即使阻塞全部脱出,患者也没有任何感觉,很容易被患者和护士忽略,造成血糖升高。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