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30例的血清心肌酶学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ABO溶血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30例ABO溶血患儿为试验组,30例同龄足月儿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入院前后血清心肌酶的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清心肌酶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BO溶血可出现心肌损害,但心肌细胞的损伤是可逆的。提示在对ABO溶血综合治疗的同时,注意保护心肌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心肌酶。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型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病例出现贫血,间接胆红素(UCB)升高,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对间接胆红素造成的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研究很多,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溶血的急性期,绝大多数患儿出现哭闹不安、心音低钝、心率减慢,末梢循环障碍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本文前瞻性地研究ABO溶血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辅助诊治指标,对判断病情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30例均为我院近3年来诊断为ABO溶血足月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指标,所有病例均给予输注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光疗及加用药物退黄,同时静滴能量合剂及果糖保护心肌治疗。

对照组为同龄足月新生儿30例,Apgar评分正常,因吞咽综合征和轻度肺炎入院,其中男16例,女14例,均为入院1~3天之内,UCB值小于206.5 μmol/L,对照组在对病因治疗的同时,静滴能量合剂,保护心脏。

两组的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围产期可导致心肌酶增高的因素。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生后3~6天采静脉血3 ml送检,并对30例黄疸组患儿在恢复期(即经皮胆红素值正常)采静脉血送检,标本均无溶血,所有标本均用同一台美国泰尔康公司生产的RA—X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C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2.0统计进行t检验。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