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出血一例术后TCD观察】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
【关键词】 经颅多谱勒超声;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356—01 中图分类号:R 743.04文献标识码:B 脑动脉瘤最常位于颅底经过蛛网膜下腔的主干动脉发出分支的部位。
临床上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TCD监测,发现出血多为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动脉瘤所致,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出血在临床上很少见,本文报道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运用TCD动态观察该例病人术后不同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变情况。
病历介绍 患者女性,38岁,突发头痛,伴颈项强直,喷射状呕吐。
入院后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单支供血双侧小脑半球,动脉瘤位于小脑蚓旁左侧小脑扁桃体内,3 mm×3 mm大小,指向右上。
术后采用德国DWL MDT型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床边TCD检测,2MHz探头,分别经双侧颞窗及枕窗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术后第一次TCD监测在枕窗偏左侧方向小脑后下动脉深度范围,见一方向朝向探头的异常高流速血流信号,此后监测以相同枕窗位置、方向及探测深度动态观察该血流信号;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以2MHz探头置于颈部颚角水平进行探测。
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行动态床边TCD观察,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指数于术后第7天达高峰,左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均未达到轻度痉挛的诊断标准;左侧椎动脉痉挛于术后第9天达到高峰,呈轻度痉挛表现; 病程中TCD于枕窗偏左侧方向小脑后下动脉深度范围,见一异常高流速血流信号,方向朝向探头,结合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痉挛,动脉痉挛于术后第7天达高峰,呈严重痉挛表现。
术后诊断为: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破裂。
讨论 颅内动脉瘤约80%分布于脑底动脉环的前半部;约15%分布于各脑动脉的远侧分支上,只有5%位于脑底动脉环的后半部。
以各脑动脉发病的比例来排列,成人以前交通动脉最多,其后依次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
位于脑底动脉环后部的颅内动脉瘤,以基底动脉分叉处最多,其后依次为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1]。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病因。
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也不同[2]。
本例病例动脉瘤破裂部位少见,脑底各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分布特点,说明单纯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变化不能完全说明血管痉挛的程度,支持了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破裂出血,会造成颅内各动脉不同的血流速度变化的观点,全面的脑动脉检测有助于获得相对准确的血管痉挛程度的评价。
此外,该病例也提示由于TCD对血流速度变化敏感,也可能探测到脑动脉的一些较远侧分支的异常高血流速度血流信号,并可对其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