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鞋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冰封雪冻的长白山到亚热带气候的南疆,各族先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为了保护自己、美化生活,掌握了就地取材做鞋制靴的生存能力,大大推进了文明的进程。各民族运用动物革皮、植物草木和手工织品等地域独特的材料,创造出绮丽、色彩斑斓的中华鞋饰文化,每双鞋凝聚着该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民族感情与审美意识。

东北、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以狩猎为主,食其肉,衣其皮,拥有大量的动物皮革资源。位于我国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早在四千年前就善长用革制鞋,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02年),少数民族革皮制鞋的工艺才由赵国武灵王引进到中原,汉族始穿革靴。至今我国西部、西北部、东北部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佰族鄂伦春族约有16个少数民族仍旧以动物的革皮作为制鞋的主要材料。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习惯用狍子皮制鞋,在鞋面上装饰有小鹿、小熊及花卉图案,纹样简洁明朗。革靴不仅陪伴他们一生,人死后,穿过的革靴还要放入棺材陪葬。达斡尔族喜欢穿着称为奇卡米的革靴,一般用捕获的灰鼠、猞猁皮制鞋,并绣上各种几何图案,显得美观轻巧。乌兹别克族穿的艾特哥靴子用羊皮制成,轻便暖和。革靴锡佰族的礼俗密切相关,锡佰族用红、兰、绿等有色皮革作鞋面,并刺绣花卉,每逢大年三十,人们都人把靴子挂到外面直到初二才收回,俗称喜利妈妈,意寓喜庆吉利。俄罗斯族穿着的玉带克革靴马皮制作,而名贵的鞋才使用染成红色的野马皮。赫哲族历来从事渔猎,人们用熟好的怀头鱼、哲罗鱼和狗鱼的鱼皮,制成鱼皮靴,鞋筒一般高30公分,靴内填草后,用鱼皮条捆扎在小腿上,既耐寒又舒适。藏族的统靴多采用马皮或牦牛皮制作,硬底软帮,靴筒内衬羊毛纺织的氆氇,筒后部有10公分长的开口以利穿脱,款式大方,舒适美观,呈现古朴粗犷之美。

我国南北土地植被中最普遍的资源是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东北、华南、西南等地域少数民族充分应用遍地草茎、木材制作鞋履。特别是草类植物适应性强,所以穿用草鞋的少数民族几乎遍及全国各处。从史料记载来看,布依族、侗族、仫佬族、朝鲜族、彝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草鞋是传统民族手工艺品。西南和南部地域的黎族、傣族、京族和长白山的鲜族还善于用木头制木屐。壮族使用木屐的习俗久远,成为常年伴随的用品,并延伸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形成喜闻乐见的木屐舞。哈尼族的木屐和现代日本民族木屐几乎一样,木屐前有一丫型绳结,夹住在脚趾,把木屐固定在脚下,木屐底板下面也装有两齿。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