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 教师免费阅读

关于教师阅读(书序)。

刘良华。

1.读书,或者不读,你需要做一个选择。

需要终身学习,但不一定需要终身阅读读书或者不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需要有基本的智慧

可以增进智慧,但读书太多,非但不能增加智慧,反倒会窒息人的灵气与想像力。

2.你若选择了不读书,这不要紧,你可以向他人请教。只要学会倾听,善于交游,即使不读书,依然可以聚集知识、发展智慧

3.假如你既不读书,也不愿意向他人询问、请教,也还是可以的。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亲身体验与直接观察

观察与实证,不失为学习的有效方式。只是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具备观察的修养。

4.假如你不愿意向他人请教,也放弃了亲自观察,也不要紧,你还可以想像、考虑、区分、回忆或者发呆。

据说,人有天赋的观念,人可以凭借“回忆”的方法,唤醒处于沉睡状态的先前的经验。你得供认,这也是学习。只是这样做有些冒险,你需要有足够的冒险的勇气。

5.你若是一个“三不”主义者:不询问、不观察、不回忆,你大概只剩下最后一条道路,去读书吧。

6.你若终于愿意“过阅读的生活”了,接下来你还会遇到一个困难:你究竟可以读哪些书?

你可能会遇上各种“推荐读物”,但那些“推荐读物”并不见得真的就适合你的阅读习惯。

需要做的是:看看周围的人在读什么书?看看你的朋友、你的同行在读什么书?

假如问:有人还在读书吗?

是的,闫学那样的老师还在读书。她在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泰戈尔的《新月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孔子的《论语》,……。

7.你若总算弄到了你喜欢的书,一本或者很多,你还得学会阅读的“方法”。“读什么”虽可能比“怎么读”更重要,但读书的“方法”还是满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你可以在亲自阅读中慢慢体会和调整。但在亲自体会和调整的过程中,你最好参考你的朋友或同行的方法

闫学老师的读书方法不见得是最好的,但她读书的态度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她做了精致的笔记,在欣赏与感叹之外,她谨慎地提出了自身的个人化理解。

8.你若真愿意过“读书的生活”,你会发现读书除了让人诞生智慧之外,它尚能够让人因读书而恬静而减少喧闹

喧闹也不要紧,但在公共场所喧闹就不好。那些在公共汽车上、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广场上、在草坪上喧闹的人,往往是那些染上了“不读症”的人。那些不读书的人大概不会知道,在公共场所发出刺耳的喧闹,比在公共场所抽烟、随地吐痰,更令人厌恶和轻视。

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在不该大声说话的公共场所坚持恬静,而在该说话的时候勇敢地发出喊声,中国就变成了发达国家。

9.假如指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形成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否应该从教师开始?

假如教师自身都不读书,他自身都无法从阅读中获得智慧的享受,他如何能够鼓动他的同学去过阅读的生活?

10.但愿这本书,能够成为更多教师更多阅读的开端。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