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才女孟昭丽】 重生之军中才女

书坛画苑像是雄性世界,在这群星闪烁的男人星空中女星寥寥津门才女孟昭丽寥寥之一。

她激情满怀,才华横溢,集书、画、印于一身,渐入佳境后,大展笔墨风神的独特魅力,不经意间成为业内巾帼不让须眉的范例,成为当代令人瞩目的书画篆刻家。

孟昭丽天资聪颖,少时“书道家传”,临帖习字练就书法“童子功”。

而立之年,又陪读儿子拜师学艺,并有幸师承著名书画家孙其峰先生。

名师悉心点拨,高徒开悟后灵光乍现。

一幅作品还没钤章,竟被友人送到北京一个国际书画展,并远赴日本各地巡展。

因为是平生第一次参展,实在难忘而刺激,它犹如闸门洞开。

昭丽的悟性灵气、学养积蓄、创作激情交相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从此她的各类艺术作品多次参展参赛和获奖,数十次被《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刊选登,还被多处碑林采纳,更有了多次个展和文化城的展馆,其作品成为被收藏“热点”……她在挥毫泼墨的艺术创作中,也书画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

书法是民族文化,也是个人化艺术,是人生物化的一种形式,是生命状态和真性情的反映。

昭丽的书体博涉篆隶行草隶书尤擅。

隶书融汇汉隶、汉简、篆书之特点,写出阳刚大气、凝重苍秀的个性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她在点线笔触中虽施浓墨重笔,却不乏灵动变化之趣。

通篇观之,豪放但不狂野,古拙又存新意。

她的行草则雄浑帅气,线条流畅。

通篇疏朗有致、节奏鲜明、气韵贯通。

品味昭丽书法,总给人以己之心参物之神的联想。

看她的隶书如读雄奇壮丽的山峦,看她的行草如临波涛汹涌的江河。

刚柔、动静、润燥、拙巧,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审美的享受。

而她的汉简和篆书也都有不俗的面目。

如,云南某“雅”字一条街征稿,昭丽为创作一个篆体“雅”字苦思冥想,反复推敲,最后竟把一字的两半写成两只象形对视的可爱小鸟。

浓墨略施枯笔,造型精巧雅致,别出心裁另有新意,一字之书盈满诗情画意。

这也许正印证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俗语。

难怪其作品立即赢得组委会一片好评。

她也得到盛请邀请。

昭丽由书而画,书画互动,书画相润,书画共妖娆。

她画梅兰竹菊“四君子”,画葡萄、牡丹、孔雀等,因有书法、金石和工艺功底的支撑辅佐,她的绘画极富质朴刚健的美学趣味,无论扇面、斗方和条幅,都讲究造型别致,下笔稳健洒脱,师承传统,引入西画设色,洋溢时代精神。

有一幅小品《鱼乐图》,大墨荷下有题款,题款下大片空白里有四条游鱼,两大鱼在前,二小鱼随后,形态逼真灵动,妙趣横生,这四鱼之家充满温馨和生趣。

昭丽深爱竹,长画竹。

故心得颇丰。

每每画前必先净手清心,营造出心平气和的心境。

她说:“一幅好的画竹作品,无异于一首好诗、一篇优秀的散文、一曲动人的乐章。

它是画家用心灵、哲理去编织的人生感悟。

画竹的过程就是画家自身化为竹的过程。

”她作画重“写”,抽取竹之精神,写竹的挺拔向上、摇曳多姿;写竹的纵横交错、风吹不折。

这样用心灵感悟自然,才能得心应手,用寥寥数笔写貌取神。

有了神清、骨峻、韵丰、趣浓,就能步入摄魂夺魄的艺术境界了。

孟昭丽女士作品中常钤有“勤奋、广博、悟道”闲章,在他身上也的确体现着这三种精神。

她不仅长书擅画。

还触类旁通地大胆涉猎篆刻和瓷刻这一女性更为罕至的艺术领地。

她治印广学秦玺、汉印,到明清诸家,更倾心侧重于近代现代印界的邓、赵、吴、黄、齐。

因为十分崇尚这些金石派绘画大师的经典力作,所以她的印章刀锋犀利,章法优美。

粗犷豪逸又平缓序然,朴厚踏实又流畅舒丽,极具文化味和装饰性。

她不仅刻艺精进,还巧制得心应手的刻刀,并著有《瓷刻艺术》专著,处处都释放着她“艺术无性别”的豪情和才艺。

她手持一管毛笔、一把刻刀,蹭蹭蹭,刷刷刷,打造出一方五光十色的艺术天地。

笔者有幸在霸州益津书院与昭丽相识,近距离观其书法真是一种享受和感动。

“求”字者众,在众人环围凝视之下孟昭丽从容淡定,她的浓墨大隶如黄钟大吕置纸有声,行草则笔走龙蛇飞腾跃动。

诗文在胸信手捻来,面对“命题”的生词冷字依然驾轻就熟,她深厚的学养、扎实的笔力实在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难怪当年江泽民主席光临中国万博文化城时,孟昭丽能在展纸濡墨中灵感进发,书写出“德泽于民”四个大字;老市长李瑞环光临时,她又笔舒墨畅地写下“瑞当盛世,环系民心”的嵌字联。

这意外偶得的妙笔佳作,是她全方位修炼的展示。

孟昭丽是有品味、有魅力和底气十足的津门才女,尽管女人腾飞的翅膀难免沉重,但我相信她能把“勤、博、悟、实”融于一身,她的艺术之路会越走越宽广,艺术人生会不断地大放异彩。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