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话剧【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七月节。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今年立秋:   8月8日~8月22日   前后节气:   大暑―立秋―处暑      释义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养生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收敛

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饮食调养;《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习俗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流传于民间的尚有以下习俗: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固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

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唐韩�《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