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队伍的培养

摘要:军队院校教育的重心正由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向以任职教育为主体转型,客观上要求必须明确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调整优化教员队伍结构,拓宽教员培训途径,建立一支稳定、流动的任职教育教员队伍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军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5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269—02      一、院校教育转型客观上要求教员更新教学理念   培训任务的转型使军队学历教育由原来的主体地位转变为基础地位,而任职教育则从原来的辅助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成为军队院校建设的重点。

这客观上要求必须首先明确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它关系到院校建设方向和全局的重大问题。

任职教育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既要满足军队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部队培养人才,为部队培养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现代化战争急需的人才,又要充分考虑学员的个人发展,面向未来培养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学员个人的发展留下空间,打好基础,使学员不但在军队成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离开部队也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不但是一个对军队、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教学“传授知识”的教学目的观转变为“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观。

即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转变为着力开发学员潜能,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军事任职教育是直接指向岗位任职教育

一名学员能否通过教育胜任某一岗位,关键是取决于他在教育中所获得的关于岗位任职的经验和能力

这就必然要求军事任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将学员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关键环节,一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依据,规范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围绕能力培养需求,展开相关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军事任职教育必须确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的教育理念。

把“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机制观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机制观。

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一切以学员为归宿点,树立学员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思想,按照“教员为主导,当好引路人;学员为主体,发挥主动性”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其教育理论时曾提出“六大解放”的思想[1],这一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

军事任职教育必须正视学员个性特征与其自身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学员自身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员的教与学员的学结合起来,从而优化教育过程。

把“教学员学会”的教学方法观转变为“教学员会学”的教学方法观,也就是要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这一理念是指任职教育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相应的岗位任职知识,而且要着力培养学员的学习素养。

军事领域是一个对技术发展极为敏感的领域。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任职教育只能帮助军人了解和掌握岗位任职的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解决岗位任职过程中的动态发展问题,只能依靠学员自己。

学员来讲,在岗位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员来讲,必须确立由“教学员学会”向“教学员会学”转变的理念,在传授知识、能力、素质过程中,着力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增强学员应对知识更新对任职带来的挑战。

二、着眼学员任职能力提高的现实需求,完善教员队伍结构   第一,经历结构。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的经历结构,反映了教员队伍的整体任职经历、岗位实践经验以及对教学需求的掌握程度,对于教员队伍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具有决定性作用。

任职教育是以任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门教育,要求从事任职教育教员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还要求对任职教育对象的岗位任职需求和发展潜力等要有全面的了解。

目前,从对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来源的情况调查来看,教员队伍结构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员的军事职业经历和经验积累不足,致使教学科研与部队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发达国家军队院校教员队伍的结构在其经历上有严格规定。

如美军院校对军事课教员任教资格有严格规定:中级指挥院校教员,必须是服役十二年以上的少校或中校军官,且是同级指挥院校的毕业生,担任过营长或旅、师两级司令部参谋。

借鉴西方军事院校的经验,我军任职教育院校应当把是否有部队任职经历、经验和阅历作为教员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硬性化的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有计划地完善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结构。

第二,学缘结构。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应有合理的学缘结构,即一所院校教员应是来自“五湖四海”,尽量避免“近亲繁殖”。

目前我军院校教员队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直接从院校毕业生中选留,不仅数量偏多,且“近亲繁殖”的现象较普遍;二是从一线部队选调干部,这类教员院校教员队伍中的比例较低且缺乏教育学的系统训练,即使是从部队调入的教员,大多数也是长时间未下过部队,对部队工作岗位特点、规律把握不准;三是来自其他军校和地方大学毕业生。

以上这些教员不仅经历比较单一、实践经验少,而且大多数没有参观见学、代职挂职、军事学术交流的经历。

这些都对现有的教员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此,教员队伍经历上缺腿、任职上缺项、能力上缺强的“三缺”现象比较普遍,学历与阅历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解决这个突出矛盾,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多渠道选拔和培养教员,借鉴外军任职教育的一些有益做法,选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队优秀军官从事教员工作。

三、着眼岗位指向性和专业指向性特点,拓宽教员培训途径   注重岗位指向性和专业指向性特点,拓宽教员队伍培养渠道。

主要通过部队代职和调研、在岗培训等方法加强教员队伍培养

第一,增加教员部队代职和调研机会。

部队代职是指教员要主动了解部队,掌握部队的所需,全面准确把握任职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是建立教员部队干部双向代职制度。

教员部队代职锻炼,提高对部队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岗位任职需求;让部队干部定期到院校担任部分教学任务,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通过院校教员部队干部的双向交流,采取“送出去”(鼓励教员部队进行代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增强教学针对性)和“请进来”(从部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到院校任教,以满足教学需要,弥补专职教师教学缺陷)的办法,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有较强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员队伍

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指出的:“要根据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岗位需求,强化院校部队合力育人,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训与使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全程培养机制。

” [2]其次,坚持院校教员与科研院所和部队交流任职,各军兵种院校教员交叉任职制度。

一般来说,经历阅历越丰富,眼界思路就越开阔,能力素质就越全面,才能不断创新。

目前部队武器装备更新加快和训练改革加快,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教员到本级院校和其他军兵种院校交叉任职,任职应和教员的专业对口,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通过交叉任职制度,使教员了解部队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和训练需求信息,才能使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部队需要。

再次,提高教员参加部队重大作战训练活动的比例。

教员要了解和掌握部队当前最新的动态和发展,参加部队重大作战训练活动是最好的途径。

当前应加大院校教员部队参加重大作战训练活动的力度。

参与部队演习,及时了解部队当前新的作战思想和训练方法,吸收新鲜经验,以此来促进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加强对部队的调研。

担任军政课程的教员,应经常深入到部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掌握部队面临的具体任务,研究部队出现的新问题。

这样可以丰富教员的军事知识和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听取部队对毕业学员的反馈意见,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需求,同时吸纳部队演习和训练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前沿性和指导性。

第二,加大岗位培养力度。

这是目前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培养的一种主要途径。

针对任职教育教员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教员通过岗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集中办班学习,也可实施不同专业之间听课学习,总之,根据自身存在的能力弱项,抓好岗位自学。

通过院校教学培养促进教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转型,既可以到军事院校进修,也可以到地方院校进修。

军事院校岗位任职教育院校教学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青年教员报考高等军事院校深造,以获得高层次学历和学位。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教学人才也是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地方一些综合院校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占据学科前沿。

专业教员到地方高等院校进修,可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这样可以有效地弥补军队院校的不足,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有利于军队尽快吸纳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加速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

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教员到本级院校和其他军兵种院校交叉培训,培训的重点从原来的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性教育逐步转变到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上来。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改善教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从而实现教员队伍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

总之,只有不断调整教员队伍结构,加强教员队伍培养,实现教员队伍的转型,才能促进军事教育由学历教育任职教育转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323.   [2]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06—06—28.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