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的中药

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一个病理过程,其实质是肝脏慢性持续损伤,出现“愈合反应”,致使肝脏结缔组织不断增生和沉积,最终导致肝硬化而严重影响肝病的预后。

防治肝硬化主要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去除肝损伤病因,其二是抗肝纤维化

延缓、阻止甚至逆转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治疗的重要对策和环节,这也是20多年来国际肝病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生机理已有更突破性的认识,传统的“肝纤维化不可逆转”的观点已被推翻,可惜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针对肝纤维化的有效西药应用于肝病临床

在我国,通过长期中医药临床实践尤其是近20多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已证明中医药可有效阻止和逆转纤维化,现已有抗肝纤维化的国家中药新药陆续上市,如扶正化瘀胶囊、鳖甲软肝片等。

“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案      引起慢性损伤、肝纤维化的最常见的病因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酗酒,血吸虫感染等。

去除病因具有“釜底抽薪”的积极治疗意义,十分关键。

如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酗酒者戒酒、血吸虫感染的杀虫治疗

有效的病因治疗,也可减轻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一步的加重。

临床研究发现,用贺普丁抗病毒治疗后,也有部分患者纤维化程度减轻。

但从临床实际看,有半年以上病程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活检发现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存在,甚至有些患者,发现肝病时即被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这种情况下,纤维化的病理变化和病因(病毒)共同存在,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双管齐下”是一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某些情况下,即使去除了病因,如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戒了酒,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何时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      慢性损伤伴有肝纤维化时,应积极进行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治疗

我们曾在“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中发现,炎症活动明显的患者治疗纤维化发生逆转的概率反而高,提示炎症活动也是抗肝纤维化的有利时机。

临床上,也常有患者问,肝硬化可以或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吗?通常回答是肯定的。

现国际公认肝纤维化可以逆转,但纤维化发展形成肝硬化后,则逆转困难。

早期肝硬化能否逆转是一个有待科学研究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

我们曾在有关临床研究中发现,个别通过肝穿刺病理检查诊断早期肝硬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肝组织病理变化出现改善,但尚不能就此得出结论。

总之,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对肝硬化尤其是早期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对于失代偿性肝硬化,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时,对症治疗更为重要,这是轻重缓急的辨证问题。

如何运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理学名称,虽然传统中医学对其缺乏明确认识,但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相关理论阐述,认为肝硬化与“血瘀”和“正虚”等有关。

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发现了一些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桃仁、川芎等,扶正补虚药物虫草、黄芪等及其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初步论证了“活血”和“扶正”理论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上市的抗肝纤维化中成药寓有其基本的治疗原则。

也就是说,中成药抗肝纤维化,是“病和证”结合,是针对矛盾的普遍性而言,打个比方说,就像不同企业生产的“均码”服装,不适合全部人群,但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大家可以注意到,药物说明书中,除注明“抗肝纤维化”外,还有相应的适应“证”。

患者自身来说,要掌握自己的“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患者“证”的状态完全不适合已有的“均码”,必要时,可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量体裁衣”处方汤剂治疗

此外,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含有复杂的成分,除可直接作用于胶原代谢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外,通常也有抗肝损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也是中药的特点。

(作者每周三下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有专家门诊)。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