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辨证按病分型之我见

【摘要】 指出目前中医对急性白血病(AL)的辨证按病分型不符合中医辨证的思维原则,有悖于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难以体现中医辨证的精髓,因而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AL病人的病情。提出应用证素辨证的理念,在规范收集病人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基本的病性、病位等要素来刻画病情特点,真正运用辨证思维来分析病人的病情。如此可避免临床辨证上普遍存在的主观随意性,真实反映临床病人病证多有兼夹错杂的情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辨证按病分型;证素辨证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较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未经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月。近年来AL治疗有显著进展,化疗使成人急非淋白血病和急淋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分别达60 %~85 %和72 %~77 %;五年生存率分别达到30 %~40 %[1]。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AL疗效明显高于单用化疗,在增效减毒、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病痛、提高化疗耐受性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1AL的常见按病分型

目前对AL的辨证,大多数文献报道采取按病分型的方法将本病分为若干型,分型多样,各有不同。有的即使分型数相同,具体的证型也有所差别。有分3型者:如分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气血两虚型者[2—4];也有分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3 型者[5];还有分为热毒炽盛型、气血双亏型、热毒血瘀型3型[6]。有的则把热毒炽盛气血两燔或热入营血迫血妄行者称温热型,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积而成块者称淤阻型,正气不足或气阴两虚或气血双亏者称正虚型[7]。

有分4型者:有的分为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气血双亏型、痰瘀互结型[8];有的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血双亏型、热毒炽盛型、脾肾两虚型4型[9—10];有的分为热毒炽盛、毒盛伤血、气阴两虚、脾肾阳虚4型[11]。

有分5型者:有的分为气血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温毒瘀血型、痰核瘰疬型、癥瘕瘀血型[12];有的分为气虚血亏、肝肾阴虚、热毒炽盛气血两燔、癥瘕痰核5个证型[13—14]。

有分8型者:有的为热毒炽盛型、热毒血瘀型、痰瘀互结型、痰热症瘕型、热入营血型、气阴两虚型气血双亏型、脾肾两虚型等[15];有的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血双亏型、热毒炽盛型、痰毒内瘀型、肝肾阴虚型、痰火郁结型、积聚虚损型、痰瘀湿热型[16]。

正是因为AL病情复杂,不同患者、不同发病阶段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其临床表现不同,这可能是分型众多的原因。

2AL的常见临床表现。

从AL的发病过程来看,儿童和青年起病多急骤,有高热、进行性贫血和严重的出血倾向;部分成人和老年人可缓慢起病,常因低热、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气急、牙龈肿胀、皮肤紫癜和月经过多而就诊[1]。由于本病起病缓急不同,加上“新病多实,久病多虚”的传统观点,所以有“急性白血病总体病性为虚,而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出现毒邪集聚,血瘀阻滞等一系列实证”[17]的认识,其病性涉及实热、血热、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等。

在AL早期临床表现方面,半数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 %,其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半数病人在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病人常有胸骨下端局部压痛,关节、骨骼疼痛,轻到中度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白细胞增多症候群。其病性多涉及实热、血热、血虚、血瘀、痰阻等。

在AL的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在有效杀伤、抑制白血病细胞时,除了控制、缓解原有症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泻、腹胀和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以及发热、过敏、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还会导致脱发、闭经、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口唇干燥、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症状中的某些症状出现。强烈的联合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长时间的粒细胞缺乏、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损伤,容易导致严重的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因此,化疗中所涉及的中医病理变化更为复杂,有实热、血热、血虚、阴虚、阳虚、气虚、气滞、气逆、血瘀、痰、饮、水、湿、亡阴、亡阳等多种病性,病位也有脾、胃、肝、肾、大肠、口唇、咽喉、筋骨、肌肤、胸膈等诸多不同。

3AL的按病分型分析。

按病分型是将某一种疾病分为若干种主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对于某些病情简单的常见病来说,其临床症状较为常见、典型,病情变化较少,按病分型时可显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对初学中医者来说易学易记、容易上手。再者,在调查研究或试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确立可供比较的组别以供对照。而按病分型则为对照的原则提供了支持,对临床诊疗与科研的规范化有着积极作用。从这些角度来讲,按病分型对中医临床与科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是,目前的AL按病分型大多过于重视共性,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无视整个病程中不同时期病情的不同,往往难以客观反映复杂的病理变化。对于病变复杂的AL,其多变的临床情况更不是几个固定的证型就能概括的。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