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血小板血浆和rhBMP—2复合物诱导兔下颌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华雄, 宋洁文, 赵小朋, 阮毅, 郑美华, 李海刚。

【摘要】 【目的】 研究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人重组骨形成蛋白(rhBMP—2)对下颌骨组织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成年新西兰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选择右侧下颌骨为实验侧、左侧下颌骨为对照侧。A组右侧下颌骨缺损放置明胶海绵和PRP,B组右侧下颌骨缺损放置明胶海绵和rhBMP—2,C组右侧下颌骨缺损放置明胶海绵、PRP和rhBMP—2,各组左侧下颌骨缺损区只放置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2、4、8周各取5只兔子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MDP骨显像、X线片和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 A组动物右侧放射性核素计数在术后2、4周时明显高于左侧(Ρ 0.05);B组动物右侧放射性核素计数在第4周时高于左侧(Ρ0.05),而在第2、8周时低于左侧(Ρ 0.05);C组动物右侧放射性核素计数在第2、4周时均高于左侧(Ρ0.05),在第8周时两侧没有明显差别(Ρ 0.05)。【结论】 PRP单独或与rhBMP—2复合均能促进下颌骨组织的增长。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 骨形成蛋白; 骨再生。

] 牙槽骨是支持、稳固牙齿、维护咀嚼功能的重要组织,由于炎症、外伤、肿瘤、功能性萎缩等原因,牙槽骨非常容易吸收、丧失,进而影响咀嚼功能。牙槽骨组织的吸收、丧失,导致牙齿松动(牙周炎),义齿、种植牙修复困难,进行牙槽骨移植是重建牙槽骨的重要手段。关于牙槽骨的移植,主要是选择植骨材料的问题。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众多可供移植的材料,如羟基磷灰石/脱矿骨复合物、医学组织工程材料支架等[1、2],但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既安全、经济,又有理想效果的牙槽骨植骨材料。本实验通过同位素骨显影技术观察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及人重组骨形成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对兔下颌骨缺损区骨组织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4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 kg,分笼饲养。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由广州威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手术前制备。以明胶海棉作为PRP及rhBMP—2的载体。

1.2 PRP的制备。

0.03 g/L戊巴比妥钠(0.03 g/kg)腹腔注射麻醉,从兔耳中央动脉抽取5 mL自体血,装在预先放有0.5 mL复方枸橼酸钠抗凝剂的10 mL离心管中,参照Landeaserg法[3]进行PRP提取:将新鲜血分两次离心,第一次离心1 000 r/min(200 × g)×10 min,吸管吸取全部上清液至交界面下3 mm,移至另一离心管,平衡后再次离心1 000 r/min(200×g)×10 min,此时离心管中液体分为两层,吸取约3/4上清液弃掉,摇匀剩余液体,即为PRP,摇匀,备用。经检测,离心血小板计数为336×109/L,离心血小板计数为1 498×109/L,离心后的血小板浓度是离心前的450%左右。制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1.3 手术与分组。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5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只。每只兔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即近犬齿、前臼齿根尖处建立骨缺损区,右侧为实验侧,其中A组放置PRP和明胶海绵,B组放置rhBMP—2和明胶海绵,C组放置PRP、 rhBMP—2和明胶海绵;左侧为对照侧,均只放置明胶海绵

1.4 实验方法。

0.03 g/L戊巴比妥钠按0.03 g/kg腹腔注射麻醉,显效后在手术区局部注射0.02 g/L利多卡因。常规备皮、消毒、铺巾。沿下颌骨下缘作平行切口,长度为3~4 cm,分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下颌骨下缘及下颌骨颊面,用裂钻在下颌骨体部颊侧中下1/3处制备缺损区,长、宽、深分别为8 mm×6 mm×2 mm,手术时使用生理盐水降温,术后使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防止感染。缺损区制备后,兔子右侧:A组以明胶海绵加PRP填塞,B组以明胶海绵加rhBMP—2填塞,C组以明胶海绵加PRP及rhBMP—2填塞;左侧均以明胶海绵填塞。严密缝合伤口,分笼饲养。术后给予青霉素肌注预防感染,剂量为40万U/次,每天一次,持续3 d。 1.5 观察指标。

1.5.1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各组分别在术后第2、4、8周时随机抽取5只大白兔,由耳缘静脉注射962MBq99mTc—MDP,3 h后在全麻状态下将大白兔仰卧固定,取其下颌骨正面及双侧摄取相的静态骨显像。在双侧缺损区取约10 mm × 8 mm的面积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使用高分辨准直器γ照相机(Millennium MG)进行骨显像,计算机软件分别计算每个ROI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并以下颌颏部正中同样面积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相比较。为减少误差,测量时每个ROI的放射性平均计数重复测量5次,取平均值。在实验过程中对核医学医师采用单盲法。

1.5.2 X线片检查 经过核素检查后的大白兔,使用血管内注射空气法处死,取标本照X光照片,观察缺损区内新骨形成情况。

1.5.3 组织学观察 上述标本经100 ml/L福尔马林固定,50 ml/L硝酸脱钙,系列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1.6 统计分析。

采用配对t检验,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99mTc—MDP骨显像。

A组动物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在第2、4周时明显高于对照侧(Ρ 0.05),而8周时放射性计数与对照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别(Ρ 0.05);B组动物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在第2、8周时低于对照侧(Ρ0.05),而第4周时高于对照侧(Ρ 0.05);C组动物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在第2、4周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Ρ 0.05),到第8周时放射性计数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Ρ 0.05,见表1)。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