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再思考

摘要:2010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机遇,服务世博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共青团的中心工作高校共青团坚持以服务建设,为改善基层团组织现状、增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提升团干部素质,促进基层团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一些新思路、新办法。

关键词:团组织建设服务世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2—0300—02。

团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决议》指出:“当前团的自身建设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基层,在基层有组织无活力、有青年无组织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为全面落实“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深化自身建设,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迫在眉睫。作为凝聚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主要纽带,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引领青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机遇,服务世博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共青团的中心工作高校共青团坚持以服务建设,为改善基层团组织现状、增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提升团干部素质,促进基层团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一些新思路、新办法。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的现状及问题。

(一)团员意识薄弱,缺乏身份认同感。

团员的身份在大学里已经大众化、平民化,即便是在刚入校的新生当中,也很难找到太多非团员的身影。这让许多团员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入团时的那份骄傲与自豪早已烟消云散,许多大学生团员早已忘记自己是一个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一员,逐渐淡漠了自己的团员身份,团员意识越来越薄弱,不缴团费、不做团员评议、不写团员小结的事情时有发生。当然,造成团员意识薄弱、身份认同感降低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是,团员身份先进性体验的降低,身份的大众化、平民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层团组织服务职能逐渐缺失。

新形势下,服务是共青团组织履行根本职责,是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的重要途径。然而,基层团组织在实践中,往往重活动、轻服务,单一活动性组织的形象比较普遍。许多基层团支部从成立那天起,就只想着如何开展各种团日活动、主题活动。当然,团组织活动是锻炼团干部、凝聚团员青年、扩大团组织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但是,许多团干部团员青年只是单纯地为了活动而活动,并没有意识到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服务青年,是为了让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同时,许多团干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服务意识,总是以一种“领导者”的姿态面对团员青年,导致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距离拉大,大大消减了团组织服务职能。

(三)基层团组织生命力不断消减,活动缺乏创新。

基层团组织“生命力工程”是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保持团组织吸引力和亲和力的重要保障。然而,许多团组织制度建设不完整,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规范性,有些支部甚至连一本像样的团组织工作手册都没有,支部团员的信息七零八落。而团内开展的活动,就其内容而言,以娱乐性为主,教育性、学习性少,哪怕有,大多也是流于形式;就其方式而言,以按部就班为主,创新性少,从而导致基层团组织既无活力又无生命力,“生命力工程”急需有效推进。

(四)基层团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一支业务能力强、自身素质高、富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团学干部队伍是开展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基层团组织里,无论是上级精神的贯彻、工作计划的制定,还是日常事务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团干部的辛勤付出。工作有千头万绪,但最终都是通过团干部才得以落实,团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团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成效。然而,许多基层团组织团干部的选拔、培养、考察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团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团干部工作、轻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他们在团员青年中的号召力、凝聚力逐渐降低。

二、以服务世博为契机,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一)以世博志愿者精神为引领,增强团员青年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广大世博志愿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积极投入到神圣而光荣的志愿者工作中,无论是园区的“白菜”,还是站点的“蓝莓”,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世博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当中,有部分党员,但更多的都是共青团员,他们坚持服务世博的信念,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吹响“世博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号角,充分展示了当代共青团员的风采。

团员志愿者们在短短的14天里,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服务任务,对世博志愿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得到显著的增强。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团员青年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带来难得的机遇。我们要以世博志愿者精神为引领,在基层团组织中开展学习、表彰、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的宣扬这种精神,激励团员青年在参与国家大事中增强团员意识,在服务世博中提高对团员的认同感。

(二)以服务世博为指引,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能力。

服务世博高校共青团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基层团组织自然也要配合上级团组织做好世博的各项工作,这给各基层团组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然而,在服务世博工作中,基层团组织还是能积极参与世博志愿者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結合自身特色,在团员青年中大力开展青春世博行动,鼓励团员青年投身城市文明建设,不断深化“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努力营造高校参与世博、奉献世博的良好氛围,体现了高校基层团组织服务大局中的有效作为。

服务世博的过程中,基层团组织还能配合上级团组织、校世博志愿者工作站,认真做好世博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等工作,为志愿者的顺利上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展现了高校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中的能力。

服务世博的经历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鼓励高校基层团组织注重在服务和参与世博会的过程中探索建立推动共青团工作和加强团的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能力。

(三)以创新团组织形式为抓手,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命力。

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依托校、二级学院、班级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基层团组织建在班级上,为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稳定的依托。但是,随着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推行,一个班级同学在一起上课的情况越来越少,经常在一起上课的同学都不一定是一个班级的,这打破了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支部的传统,对普通的团支部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高校服务世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志愿者上岗期间,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个片区、一个小组的同学往往来自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专业。为了增加志愿者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志愿者的战斗力,许多高校纷纷在世博志愿者中以片区、小组为单位,设立临时团支部、临时团总支等临时团组织,组建临时团组织班子,组织开展团日活动,以灵活的形式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个由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的同学组成的临时团组织,有很强的机动性,能充分利用志愿者工作中的便利开展活动,使团员志愿者们能及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很多曾经素不相识的志愿者在这样一个临时的集体中共同奉献、奋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要总结世博会临时团组织的有效经验,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形式,探索以社区、寝室楼等为基础建立团组织,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命力。

(四)以世博志愿者志愿者志愿者为榜样,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

世博志愿者在岗位上,始终坚持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完成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了“海宝一代”大学生的风采,他们的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世博志愿者的身后,还活跃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默默奉献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每天比世博志愿者起得早,睡得比世博志愿者晚,付出的不比世博志愿者少,但知名度却远没有世博志愿者高,在他们身上同样闪耀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我们要以世博志愿者志愿者志愿者为榜样,在团干部中宣讲他们在服务世博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鼓励团干部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持续战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不负重托、微笑服务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在恶劣环境下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学习他们在世博行动中奉献青春的潇洒品格。

(五)以世博志愿者文化为启示,增强团组织活动的创新性。

服务世博的过程中,世博志愿者文化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在园区志愿者中率先形成了三种独有的文化现象。一是徽章文化,园区内不仅有志愿者部制作的各种基础章、月历徽章,各高校自行设计的别具特色的徽章,还有各个参展国家、地区设计的馆章,各种文化以徽章为载体在园区内盛行,志愿者们更是对交换徽章乐此不彼,从而使徽章成为志愿者中颇有口碑的激励方式。二是休息室文化,志愿者在休息室里自主设计主题墙、留下服务期间的点滴感悟。三是班车文化,上岗前的激励会、返校时的交流会、团队的拉歌会等,班车成了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布置工作、团队建设的流动平台。

世博志愿者文化的成功经验,对增强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动的创新性颇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探索以徽章文化为借鉴,在基层团组织中开展徽章设计比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加深团组织团员青年中的印象;探索以休息室文化为借鉴,鼓励基层团组织在平时活动中注意收集各种资料、点滴感悟,以視频、照片集等方式见证“我与组织共成长”,增强团组织的感召力;探索以班车文化为借鉴,丰富团组织布置工作、交流经验的形式,以青年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冬青,郑蓓.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2]蔡灿武,鲁钒.试论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9,(7).

[3]李小元,同婉婷.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6).

[4]共青团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团的建设的若干意见[Z],2010:1.(责任编辑/ 王建国)。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