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外教育现状及实效性调研报告|提升党建实效的调研报告

发现一 绝大多数中外学生喜欢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其中表示很喜欢参加的人数达到40.5%。

发现二 学生喜欢校外教育活动是游戏娱乐、球类、计算机、夏令营等,最不喜欢的是补习文化知识一类的校外教育活动内容。

发现三 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参加活动的需要,不能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

发现四 加强校外活动场所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外教育制度、法规,深入挖掘和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保证。

校外教育活动实效性校外教育管理的本质反映,是校外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是校外教育任务和目标的要求。

通过提高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总结优势、找出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性建议,是本调查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一、调研基本情况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两个纬度的调研:其一,面向中小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中小学生校外活动情况调查》。

从全国抽调了北京、吉林、四川和内蒙古四个代表省份来考察中小学生校外活动情况。

每个省份分别随机发放5000多份问卷,对当地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进行调查,样本容量11000多份,样本量比较大,代表性较好。

其二,面向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进行《青少年宫基本情况调查》。

从全国选取不同地方,东部11省市、中部10省市、西部10省市,涉及263个样本问卷。

二、青少年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现状及实效性分析      (一)从学生、学校、社会角度看校外活动现状及实效性   第一,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参加校外活动

统计结果表明94%的中小学生喜欢参加校外活动,其中很喜欢参加校外活动的人数比例占到了40.5%。

第二,青少年参加校外活动的主动意识较强。

统计结果表明55.8%的人是主动去参加校外活动的。

同时,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最佳校外活动时间的选择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

22.9%的学生选择周一至周五的放学后;11.9%选择在星期六、星期天;7.6%的学生选择在寒暑假,1.6%的学生选择在国家法定假日;还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其他活动时间。

第四,学生每周校外活动时间呈偏倒“U”型曲线。

每周校外活动时间为1―2小时的占总数的32.81%;时间为3―4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28%;每周校外活动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7.25%。

第五,学生喜欢校外活动是游戏娱乐、球类、计算机、夏令营、科技模型。

有12.2%的学生喜欢游戏娱乐,10.6%的学生首选球类活动,10.2%的学生喜欢活动是计算机,夏令营、科技模型也是学生较为喜欢校外活动,分别占总人数的7.7%、7.2%。

第六,学生最不喜欢的五类项目分别是:英语、数理化、科技模型、西乐、舞蹈,所占比例分别是9.5%、8.6%、7.6%、5.2%和4.8%,累积的百分比为36.7%。

第七,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校外教育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认为校外活动能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43%),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20%),增进同学交往(22%),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14%)等。

第八,家长对校外活动的开展效果给予肯定。

对于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参加的校外教育活动,56.1%的父母认为还是有新意的,17.1%的父母对子女在校外活动中的发展很满意。

(二)从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的角度看校外教育活动现状及实效性   第一,校外活动场所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状况。

51%的单位认为不能满足本地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需求,87%的单位则认为能为本地学校的校外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

无游戏娱乐设施的占60%,显示游戏娱乐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很不健全。

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教学设施,58.2%的父母认为一般,可见父母对校外活动的教学设施不太满意。

第二,校外教育活动对象分布广泛,中小学生是主体人群。

近年来,人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校外活动对象中学前儿童的比例占22.2%,这就提示我们,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应关注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第三,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六、周日、寒假、暑假等时间段,其选择率均在40%以上,其余时间段则选择较均匀,均不超过30%。

第四,校外活动场所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的占17.47%,全天托管式的占13.83%,半天集中式和2小时以内的短训班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3.20%、35.51%。

可见,校外活动大多采取较为灵活的半天集中式和短训班式,这样既有利于活动主办方的统一管理,又能随时调整活动,方便校外活动的开展。

第五,从调查结果来看,随着活动费用的逐渐提高,参加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少。

校外活动费用为3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28.56%,两年花费在3000元以上的占8.9%。

第六,校外活动的参与情况。

在科技类中,科技模型、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参与率最高,在27%以上。

在艺术类中,美术、书法及舞蹈的参与率为80%以上,但诸如篆刻、摄影、摄像、戏曲、杂技、曲艺等参与率则较低。

在体育类中,参与率较高的活动项目主要有球类、棋类、武术和跆拳道,参与率均在40%以上。

在其他类中,文学写作、英语、数理化及夏令营等参与率均在30%以上。

第七,校外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

在性别上,各单位教职工女性几乎是男性的2倍。

在编制上,具有事业编制的不足一半,合同聘用和临时聘用平分秋色,几乎各占1/4。

在年龄上,31岁到45岁的员工占据单位教职工主流,20岁到30岁的青年教师和46岁以上的老教师基本持平。

在学历上,高学历和较低学历占到1/10,居少数,中等学历占绝大多数。

各单位聘用教师总体来看是以学校在职教师为主,人数占总数的一半,其余聘用人数平分50%。

目前,各校外单位艺术类教师最多,占到47%,群众活动教师最少,不足9%。

第八,目前制约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工作的主要因素是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体制、政府经费投入、场所硬件条件、师资情况的影响等,平均比率在50%以上。

第九,目前,单位对家庭贫困学生的优惠比率高达90%,说明各个单位对于家庭贫困学生的优惠政策最为突出,也凸显了各单位对家庭贫困学生的高度关注。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健全校外教育的法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1.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参加活动的需要。

无论是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规模、数量,还是硬件设施、教师队伍建设等,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校外教育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校外活动场所场地、建筑面积狭小,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综合服务能力及现代化程度不够,还不能充分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人们对校外教育活动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学生校外教育的参与,最终取决于教育设施的齐全与完备。

2.加快校外教育法规的建设进程,为校外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校外教育机构是校外教育的主力军。

但是,我们看到在校外教育机构的设置、建设、管理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规标准可依据,一方面,经费不足、设施设备落后,使得功能作用的发挥、公益性活动的落实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机构的发展已经对场馆建设、人员变化、活动项目开展等方面提出迫切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中,各级政府应抓住校外教育发展中关键性的法规建设问题,为校外教育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充分考虑城乡建设过程中的长远规划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为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校外教育需求。

(二)挖掘潜力,发挥校外活动场所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校外活动实效性   1.在时间、空间延展上挖掘潜力。

校外活动场所应在时空延展上挖掘潜力,在周末、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好节假日,利用各种契机开设各种趣味性、实践性、教育性、活动性强的活动项目,让学生能够更自主、更多元地选择。

在兴趣的培养方面,校外教育更应处理好专业技能培训与兴趣普及和育人的关系,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享受快乐才是校外教育的真正活力所在。

2.在活动项目设计、组织与实施上挖掘潜力。

校外教育活动开展得是否有实效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关键性的环节,必须认真加以研究与探索。

校外教育活动设计应做到:捕捉教育的切入点做到“准”、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抓住“趣”、推敲活动的创新点突出“新”、把握校外教育特点体现“活”。

活动组织上,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发组织活动;联合各级、社会各界力量组织活动;发动学校联合参与组织活动;利用企业赞助组织主题活动等。

(三)加强校外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校外活动实效性提供师资保证   1.强化培训,提高校外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校外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这就给校外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专业制宜”,将自己的教育智慧内化于活动教育目标、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在具体活动情景中,锻炼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驾驭能力。

在调查中显示,64.64%的校外单位负责人认为师资情况是制约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校外教师的培训。

制订提高校外教师基本功的具体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抓出实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外教师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激励并表彰优秀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校外教育活动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为校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内驱力,教师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获得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2.加强管理,稳定和优化校外优秀教师队伍。

调查显示,校外教师队伍结构中一半属外聘人员,人员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同时,由于在编、不在编的问题涉及待遇的差异、考核与评价及自身发展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实效性

由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校外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解决好教师队伍培训、管理、考核、评价、职称、聘任等突出问题,建立符合校外教育规律的教师队伍建设体制与机制,不断完善校外教师稳定充足的人才储备,为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四)拓宽渠道,做好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增强活动实效性   1.探讨校内外教育的有效结合点及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校外活动渠道。

校内和校外要做好沟通工作,了解彼此的特色和优势、工作内容与需求,在这个基础之上,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素质成长的需求,给学生更多自主兴趣选择,充分利用教师这个重要人力资源优势,为学生打造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健康成长课程与活动

2.坚持公益性,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

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面向广大未成年人,使他们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坚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满足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

在服务对象上,要坚持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特别要考虑对特困家庭的未成年人的服务问题,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有品质的校外教育

【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闫益佳。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