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摘要:作者根据多年实践。

对水稻烂秧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毕业论文网 /2/view—11425445.htm  关键调:水稻;烂秧原因;防治方法   一、水稻烂秧原因   水稻烂秧是由非病原物影响或病原物侵染,引起水稻死苗、烂种和烂芽的总称。

可分为非侵染性(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类,侵染烂秧则指由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腐菌、镰刀菌等侵染所致;非侵染烂秧主要指由不良环境所造成。

1.症状诊断   (1)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常出现在2—3叶期。

分黄枯型和青枯型两种。

黄枯型: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

青枯型: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卷曲,幼苗污绿色直至枯死。

病苗根毛稀少,根色暗。

(2)烂种主要指稻谷播种后种胚发臭、变黑,直至出现腐烂

(3)烂芽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分传染性烂秧和生理性烂秧

①传染性烂芽绵腐型烂芽:高湿低温情况下可染病,发病起在芽、根基部的颖壳破口外出现白色胶状物。

之后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绿褐或土褐色,导致幼芽黄褐枯死。

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出现,后成片、成簇死亡。

开始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

之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

也有的长出淡粉红或白色霉状物,幼芽易拔断,基部缢缩,幼根变褐腐烂

②生理性烂芽淤籽:播种过深,芽鞘无法伸长而腐烂;露籽:种子露在土表,根无法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次生根和种根腐烂发黑;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钓鱼钩芽、根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出现鱼钩状。

二、防治烂秧方法   1.培育壮秧   (1)秧田选择和整地:秧田要选择阳光充足、肥力中等、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稻田作秧田

选择好秧田后,下足基肥。

用水耕机翻犁在播种前10天进行沤田,田间保持水层;播种前1天,用水耕机再翻犁一次,第2天泥浆土沉实之后,开沟整畦。

畦沟应深,畦面应平,泥浆软硬适当,等候播种

(2)科学管水,适时播种:早稻播前应按照当地常年安全播种期,再根据当地天气预报,找准冷头浸种催芽,冷尾暖头抢睛湿润播种,最好躲开倒春寒。

在确定播种后,选择优质的发芽率高种子,在晒种后进行催芽,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马上播种

播种时按畦称种,分次平均撒播。

播种应做到轻压盖灰、泥浆落谷。

应控制好播种量。

为杜绝高温烫芽,晚稻播种可在下午4时后开始,并进行科学管水。

秧苗前期不灌水,开叶后灌沟水,二叶后灌浅水,方便芽谷扎根立苗,保持秧畦湿润,推动秧苗生长

(3)防治病虫害,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秧田追肥,按照秧龄长短及秧苗生长情况分次施用。

三叶一心施分蘖肥,亩施复合肥10公斤;二叶一心施“断奶肥”,亩施尿素5公斤,插秧前5天视秧苗长势,适当施用一次“送嫁肥”,亩施尿素3—5公斤,推动分蘖和新根生长,提升抗逆性,增强秧苗质量。

在合理施用秧田肥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秧田常见的病害有:苗稻瘟、立枯病等。

虫害有:负泥虫、螟虫、稻飞虱等。

应根据秧田的条件,选用适宜的农药马上进行防治,保证秧苗无病害。

2.科学管水调气调温   秧田出现烂芽烂种时,应排净秧田积水,推进土壤及根系通气,延缓种芽进行腐烂,让没有扎根的快速扎根立针。

若秧根裸露,应马上加盖火烧土,推动扎根

在烂芽烂种严重时,畦面呈现大量“锈水”时,要先灌水洗秧,解掉毒素,之后再盖灰,排净水,推进恢复生长

地膜保温育秧,若膜内通气不良,长期低温阴雨,绵腐病可发病,出现烂秧,应等天气变暖时,小心揭膜,提升通气,并马上施药防治

若晴天膜内温度较高,发生卷叶烧苗,要马上灌水,并打开畦两端地膜降温。

但应杜绝瞬间揭开全部膜,来避开水分失调,过度死苗

若在中午晴天时秧畦地膜瞬间让风卷开,出现大量卷叶时,要马上盖膜灌水,等下午恢复正常后,再逐渐揭膜炼苗。

3.侵染烂秧死苗的药剂防治   秧苗发生立枯病时,在发病初期用75%的敌克松800倍药液进行喷施,出现严重的隔5~7天可再喷施一次,方可有效达到防治效果。

出现苗稻瘟等病害,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600倍液喷雾防治

锦腐病可用0.1%硫酸铜溶液喷雾防治,且可兼治青苔,或亩用草木灰25公斤撒施,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药害、肥害引发的死苗   秧苗出现药害、肥害时,通常先灌“跑马水”洗秧后,维持浅水养苗,来减少肥料农药的浓度,提升田间湿度,保持比较稳定的环境条件,让秧苗恢复生长

药害死苗也可视情况补施少量速效氮肥,推动新叶生长

根系中毒发黑的秧苗,杜绝施肥,要多次灌水冲洗毒素,之后完全排净水,推动土壤通气,来恢复根系活力,生长新根。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