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十年之80年代】 80年代歌曲

告别80年代      克里福・罗宾逊刚刚进入NBA时,联盟内还没那么多外籍球员

迪瓦茨算是先行者;那时的球队没有包机,背靠背的客场比赛要比现在难打得多。

克里福・罗宾逊不是什么超级球星,他整个职业生涯只入选过一次全明星阵容。

1989年的选秀大会上,他只是在第二轮才被开拓者选中。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

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NBA的球员现在只剩下罗宾逊一人。

在联盟第4个十年间(1979—1989),克里福・罗宾逊的名字很少被单独提及,这个十年里有太多精彩故事、太多传奇的人物涌现,罗宾逊有幸搭上80年代的末班车,成为NBA走进黄金十年,征服世界的一员。

今天,当我们发现,曾经在80年代进入NBA的球员中,只剩下克里福・罗宾逊一人时,我们知道,那个曾经令人激动的年代真的结束了。

上世纪80年代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

80年代,NBA走进了它的第一个黄金十年。

拥有“魔术师约翰逊的洛杉矶湖人队和拥有“大鸟”拉里・伯德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较量;乔丹加盟芝加哥公牛队,尤因入主纽约尼克斯队,巴克利来到费城,NBA走向了力量盛行的时段。

80年代,NBA总裁的位置再度易主,肉食店老板的儿子大卫・斯坦恩成为联盟第四任总裁,带领NBA走上商业化和国标化的道路。

黄金一代      在1984年NBA选秀名单上,我们惊讶地看到这个名字――CarlLewis。

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短跑好手。

我们知道这一年,有很多人参加NBA选秀,很多人后来成为球队的绝对支柱,又有很多人成为诸多人喜欢NBA的绝对理由;这份名单中的很多人后来都进入了NBA名人堂,入选50最伟大球员之列。

但我们不知道,在奥运会上夺取4枚金牌的卡尔・刘易斯也参加了NBA的选秀,如果算上随后而至的1985年选秀,两年间涌现出的人物绝不逊于1996年的黄金一代。

1984年的选秀大会上,迈克尔・乔丹仅为探花,来自非洲的黑肯・奥拉朱旺是当年的状元。

这一年选秀大会上,奥拉朱旺与联盟新掌门握手合影,两个人都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奥拉朱旺没有现在这样平和的眼神,斯坦恩更“怪”,他甚至还留有小胡子。

拥有二号选秀权的开拓者队老板放弃了乔丹,他似乎更看好山姆・鲍伊。

选秀以前,乔丹虽然已在美国大学联赛中闯出相当大的名头,并在1983年率领北卡大学获得NCAA的冠军,但是他所打的后卫位置和1.98米的身高却不如一个高大中锋有吸引力。

在火箭队挑走奥拉朱旺之后,第二位选秀的开拓者总经理在乔丹身上略微犹豫,便转向参加选秀的中锋群中。

经过一番仔细地搜索和斟酌,开拓者终于对鲍伊投以青睐。

鲍伊出身于美国十大篮球名校的肯塔基大学,是该队主力阵容的主力中锋,身高2.16米,无论步伐移动和场上奔跑速度,弹跳力和中投都相当有吸引力,在大学比赛中,是各队的球探和经理注目的中心人物之一。

1984年6月20日,开拓者宣布他们的“猎物”是鲍伊。

开拓者为他们的选择曾有一句著名的言论――“我们当时需要一名中锋”,现在这句话成为体育和新闻界中被打趣和嘲笑的“名言”而被长久引用。

那个叫山姆・鲍伊的人来到开拓者队后,再未交上好运。

开始是腿胫骨的矫正手术,还顺便割掉了大脚趾头上的骨刺。

隔了一年,右腿胫骨严重骨折,全季比赛都泡了汤。

等再过一年总算养好了伤,不料,这位鲍伊兄厄运始终不休。

比赛还未开始,他的右腿胫骨再度骨折,连一场季前热身赛都未打,便又进了医院再次整日与石膏拐杖打起交道来。

可怜开拓者眼睁睁看着乔丹进了NBA声名鹊起,当年便拿了最佳新秀球员奖,其进攻突破能力和如影随形的防守都预示了一代伟大球员的诞生。

不停的运动伤害使鲍伊错失了三百多场比赛,开拓者白花花的银子投在他身上如泥牛入海,球队在绝望之余终于在1989年赛季开打之前把鲍伊卖给新泽西网,此后,鲍伊便在这张大网里销声匿迹。

新加盟NBA的达拉斯小牛队选中了山姆・帕金斯;排在小牛后面的76人队将查尔斯・巴克利收至帐中。

他在费城一呆就是漫长的八年。

排名第11位的凯文・威利斯被亚特兰大队挑走,这个家伙在NBA打了20年,幸运的是,虽然整个职业生涯辗转7支球队,但他选择了在鹰队退役,也称得上是叶落归根了。

威利斯在鹰队、热队、勇士、火箭、猛龙、掘金和马刺等球队效力过,入选过一次全明星阵容,还跟随马刺在2003年夺得一枚总冠军戒指,职业生涯没有遗憾;排名第16位的约翰・斯托克顿被爵士队选中,这个从一开始就保持分头发型的人在当时急需一位能与他精妙传球相呼应的前锋,一年后,一个叫卡尔・马龙的人如期而至。

在大卫・斯坦恩除掉胡子的一年后,卡尔・马龙来到了斯托克顿的身边。

80年代中期爵士队连续两个赛季拣到了大便宜,当年排在马龙前面的大前锋共有7位,爵士队在其他球队选择后拾到了这粒钻石。

这一年的NBA状元是来自牙买加的尤因,自从将尤因招致帐下后,尼克斯队便再也没能在选秀大会上遇到中锋,直到20年后的今天,他们才终于再次圆梦。

事实证明,尤因是最立竿见影的新秀之一;活塞队选择了乔・杜马斯,许多年以后,杜马斯也开始物色新人的活技儿,并且成功打造了一支总冠军球队

一段佳话      当“魔术师约翰逊带领密歇根州立大学队击败了此前获得阳连胜的印第安纳州立大学队,取得1979年NCAA总冠军时,一场以约翰逊和伯德为代表的东、西部大对决就拉开了序幕。

当NBA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两支球队――湖人凯尔特人选秀中分别挑走约翰逊和伯德两人后,球迷们就知道,好戏开始了。

当两个人带着进入名人堂的辉煌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他们也使得整个NBA发扬光大。

而且,湖人凯尔特人对决已经成为篮球比赛的一种文化和象征,它意味着湖人的潇洒华丽和凯尔特人的朴实无华、意味着湖人的“表演时刻”对决凯尔特人的高傲,意味着西部对决东部。

当然,我们不仅要看到树木,还要看到森林。

伯德的身边有凯文・麦克海尔和罗伯特・帕里什,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是“最佳三人组”。

此外还有丹尼・安吉、丹尼斯・约翰逊、塞德里克・麦克斯维尔和比尔・沃顿。

魔术师”是湖人队闻名天下的进攻战术的领导者,但是如果没有詹姆斯・沃西、迈克尔・库珀、拜伦・斯科特和贾马尔・威尔克斯等人相助,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形。

“这场对决当然是由“魔术师”和伯德主导的,但是当中也有很多其他的元素,”现在已是快艇队助理教练的丹尼斯・约翰逊说。

在洛杉矶成长起来的丹尼斯・约翰逊的选择是身披凯尔特人的绿色战袍。

“那总是西部的天才与东部的蓝领工人之间的较量。

”   由于三个因素的影响,湖人凯尔特人精彩纷呈的对决总是让人们格外关注。

首先,每支球队都对对手充满了尊敬。

其次,不仅是尊敬,每支球队还都对对手充满了欣赏――1984年在总决赛第四场麦克海尔牵着兰比斯……第三点呢,两支球队在每年的常规赛中只能交锋 两次,所以每次交手时的氛围都给人感觉像是一场冠军决战。

当然,双方大多数的对抗都是冠军决战:在“魔术师”与“大鸟”时代,湖人凯尔特人一共打了19场总决赛

约翰逊带领的湖人队与伯德率领的凯尔特人队总共遭遇了37次,湖人队在战绩上以22胜15负领先。

但是真正让这种对决永驻人心的还是他们在总决赛中的三度相遇,那或许也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总决赛

第一次发生在1984年,凯尔特人队在总决赛第七场中以111比102获胜,伯德捧走了MVP奖杯。

魔术师”和他们的同伴赢得了接下来的两轮角逐,1985年湖人在波士顿举行的总决赛第六场中以111比100获胜,这也是凯尔特人惟一一次在主场丢掉总冠军奖杯。

两年之后,在那场堪称双方最后的遭遇中,湖人再次以4比2的总比分击败凯尔特人,“魔术师”凭借在总决赛中的表现证明了自己获得MVP的含金量。

2002年的9月在伯德的引荐下,“魔术师约翰逊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我毫不怀疑,如果没有拉里,我也不可能入选名人堂。

在这场对决中,是他不断鞭促我不断进步,我总是竭力不要被他甩下。

在输给他时,我会暗暗地恨他,我知道他也是同样的感觉。

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真的是互相充满尊敬,就这样我们变成了朋友,而且在球场上实现了我们的目标。

我们俩一起帮助NBA走到了今天。

”         一个阴谋      芝加哥与底特律在职业体育舞台上向来是一对冤家,抛开公牛、活塞的仇怨不谈,芝加哥人最爱的小熊棒球队一直被底特律的老虎队所制约着;冰球方面,底特律的红翼队是芝加哥黑鹰队的天敌。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这两个城市的仇怨又集中在两位篮坛巨星身上。

迈克尔・乔丹和伊塞亚・托马斯从一开始便成为一对死敌,两人不仅在正式比赛场上毫不相让,在其他场合也针锋相对。

托马斯出道比乔丹早三年,1981年以二年级学生的身份在N8A选秀会上被底特律活塞队选中,随后成为活塞队的中流砥柱,在NBA中甚有名头,也是NBA球员协会的主席。

但自乔丹崛起后,两人始终合不来,托马斯看不惯乔丹的张扬:乔丹不喜欢托马斯的阴骛。

1984年的全明星。

此前,乔丹与公牛刚刚签下7年600万美元的合同,并且代表美国队拿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这使他成为当时NBA历史上最轰动的新人。

如此抢眼的表现,促成了托马斯、“魔术师约翰逊等成名球星让乔丹“收起傲气”的念头。

在当年的全明星赛上,众明星集体对乔丹实行孤立政策,不仅很少给乔丹传球,西部中锋进攻时专打乔丹这个点,队友也不上来补防。

结果乔丹在出场的22分钟里只获得9次投篮机会,拿下可怜的6分。

事后,知道被人耍了的乔丹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托马斯等人,并且他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整个事情延续到NBA下一个十年。

一些眼光独到的美国记者因此发现,乔丹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

而许多球星也都同意这个说法,他们普遍观的点是对乔丹一定要客气一点,否则他对你微笑时意味的不是宽容,而是一场报复开始酝酿的信号。

这个酝酿期可长可短,但你千万别以为乔丹会忘了。

一支军团      现在的伊塞亚・托马斯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时间推至25年前。

1981年的选秀大会上,伊塞亚・托马斯以榜眼的身份被活塞队选中,随后的13个赛季他见证并参与了活塞队的成长。

伊塞亚,托马斯打球时候,脸上似乎永远挂着微笑,当然,人人都知道这种笑脸下面就是恐怖的必杀技,他的对手曾经这样评价说:“他带着笑脸,随后就毫不犹豫地把你干掉。

托马斯的控球技术无以伦比,被誉为“控球教科书”。

观看过“刺客”运球的球迷都会发现,他和球像一个整体似地粘成一团,不论遭遇任何强度的防守,托马斯的控球流畅程度都不会出现波动。

进攻固然犀利,他的防守强度也堪称一流,能在球风粗野的底特律活塞占据老大位置绝非侥幸。

1983年到1991年的这段时间是活塞队的辉煌时刻,云集了包括托马斯,乔・杜马斯,兰比尔,里克,马洪,维尼・强森等优秀球员

当时的活塞队人称“坏孩子军团”,其中,兰比尔被称为历史上最“肮脏”的球员

可是,球场上的兰比尔的确属于千夫所指却非常有用的那种中锋。

作为一个身体素质平平的白人球员,他的弹跳和速度毫无过人之处,防守上暗中架肘的功力却是空前绝后。

而且,除了篮板能力上出类拔萃,他也非常乐于在比赛中挑起对方的怒火而自己报以老拳,最著名的就是他一拳击倒凯尔特人队的绝对核心拉里・伯德。

里克・马洪则是另外一个心狠手辣的内线黑手,据不少球员回忆,在一对一防守中,马洪可以不知不觉中使出任何小动作,包括顶膝盖,踩脚跟等等。

不少球员,为了避免受伤,在底特律对抗战中的禁区时间停留相对要少。

而当时还没有成大气候的罗德曼,在当时的队伍中只是小弟弟,论防守能力不如兰比尔和里克・马洪。

现在任活塞队经理的乔・杜马斯当年也是一位干暗活不眨眼的高手。

在跟进对手进攻动作时,杜马斯往往在腰眼上下手,让对方从突破到完成出手始终无法完全聚力从而影响命中率,而一旦需要用犯规完成阻挡的时候,杜马斯也毫不心慈手软。

这样一支人人喊打的球队,在查克・戴利的带领下,硬生生地接管了约翰逊、伯德的“黑白双雄时代”到乔丹“公牛王朝”变迁过渡中的两年时光,成就了活塞队历史上首个总冠军。

应该看到,自活塞的“坏孩子”时代开始,N8A的球队都开始学习防守,也就是说,从活塞身上,很多队伍都看到了防守强化后的明显优势,尽管活塞当时球风颇为粗野,却不失为一种制胜之道。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