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是_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8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只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党的先进性就长在,生命力就永存。

而先进文化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承担者和主体,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历史使命。

文艺工作者责任与义务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广大作家、艺术家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文艺作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精神世界的,对人们的心灵塑造和灵魂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艺创作不仅肩负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务,而且担当着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培育人们的美好心灵的重任。

因此,作为先进文化实践者和创造者的广大文学艺术家,是不能够轻视自己手中的笔的。

文艺作品能不能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方面。

而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出现的某些文学艺术作品并不令人满意,其中存在着价值观念的混乱和颠倒。

一些影视剧大兴“戏说”风,表现出贵族化倾向。

另有一些脱离现实、格调不高,甚至歪曲和颠覆文化传统的作品充斥荧屏,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混淆和模糊,给社会文化环境带来了污染和损害。

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炮制出的文化垃圾充斥文化市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这样的作法都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作为一个人民文艺工作者,要有为时代和民族负责的精神,要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担当起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时代立言,为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情感境界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立功的重任。

准确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文艺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而要真正做到“三贴近”,首先要准确了解和全面把握人民群众的真实状况和现实需要。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对老百姓的审美需要和内心需求真正了解多少、把握了多少。

我们常说,大众的趣味需要引导,而不是迎合。

但我们发现,一些文艺作品往往是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曲解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倾向和审美需求。

一些人把粗俗的、粗制滥造的东西推给大众,以为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群众所喜欢和需要的,以为会有很大的市场。

而实际上恰恰相反,那些品位低下、格调低俗、粗制滥造的东西并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所接受,也不会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会很快被市场淘汰、被人民摒弃。

而反过来,那些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真正能够震撼人们心灵的优秀作品,则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并且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当前文化市场的某些喧嚣和混乱,“炒作”之风的盛行,往往造成鱼目混珠,使人们不能够明辨是非。

真正的精品佳作、真正优秀的艺术品是能够经得住时间检验的;那些浮华之作虽然有一时的红火或热闹,但最终还是会被历史和时代所遗弃的。

要创造出真正反映人民心声、贴近群众生活、为人民所接受的文艺作品,就要扑下身子去了解中国的现实,体察和领悟人民群众精神与情感,在历史与时代的坐标中把握时代和生活的本质。

任何浮泛的、应付的、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的、浅尝辄止的所谓“贴近”,都不能够真正敏锐而深切地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及现实生活的本质,也不可能创造出震撼心灵、鼓舞精神、提升境界、给人民以美的享受的精品佳作。

文学艺术家要努力提升和超越自己      人们在谈论目前某些不尽如意的文化现象时,往往会把这一切归因于市场经济某些因素的影响,归根于时代的浮躁与转型期的社会,而这也往往成为文艺家推卸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借口。

文学艺术创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能不能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下坚守住自己的文学艺术理想,能不能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标准、创作出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文艺作品,可以说是对当代文学艺术家的考验。

真正的文学艺术家从来都不是随波逐流的人,在他们心中有一个艺术的标尺――一个用责任和良知搭建的思想观念和艺术价值的标尺――来衡量和检验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是否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是否起到了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益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文艺工作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是影响其作品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首先应是崇高精神的追求者,是美好心灵的追求者。

只有注重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的不断提升,才能潜移默化地将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心灵品格融入作品之中,才能创作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优秀文艺作品

作家艺术家还要切实遵循艺术规律,要努力学习、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要注重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在艺术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不断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精品。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