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子宫肌瘤下腹腔镜剔除术105例分析

作者:伍萍芝,吴秀芬,李忻琳。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5例子宫肌瘤直径在8~13cm患者腹腔镜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有10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有1例宫颈肌瘤及1例阔韧带肌瘤中转开腹,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率低,手术时间平均87mim,术中出血量平均97ml,平均住院时间5.5天。结论 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镜下缝合技术。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平滑肌瘤;妇科外科手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1]。既往症状性子宫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生育,并且更加重视子宫生理功能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日益增多。过去认为子宫肌瘤太大(子宫大于12孕周)会影响手术野的暴露,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大,应选择剖腹手术[2]。随着腹腔镜的应用,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妇科医师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也不断拓宽,一些大的子宫肌瘤也能用腹腔镜顺利切除。2005年1月~2008年9月我院妇科为403例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选取其中105例巨大子宫肌瘤直径8~13cm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例,年龄22~52岁,平均37岁。单发肌瘤36例(34.29%),多发性肌瘤69例(65.71%);肌瘤2~4个,肌壁间64例(60.95%),浆膜下22例(20.95%),宫颈肌瘤8例(7.62%),阔韧带肌瘤11例(10.48%);有手术史35例(33.33%),合并高血压20例(19.05%);合并糖尿病16例(15.24%);术前常见行盆腔B超、肝胆肾脾B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凝血5项、宫颈TCT、阴道镜,对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行诊刮术,内膜活检,以及除外手术禁忌证及恶性的可能。所有病例术前均确诊为子宫肌瘤,B超检查均至少有1个肌瘤直径8cm,肌瘤直径最大13cm。

1.2 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73例(69.52%),硬膜外麻醉32例(30.48%);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根据肌瘤大小选择脐孔部或脐孔上方1~4cm处穿刺,CO2气腹,压力1.60~1.86kPa;置入腹腔镜;接摄像系统,改头低足高位后探查。在左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置入第2、3个trocar,左下腹穿刺套管直径5~20mm,右下腹穿刺套管直径5mm,垂体后叶素6~12u,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于子宫肌瘤包膜及基底部。根据肌瘤体积、位置选择切口大小及方向。单级电凝刀避开血管切开肌瘤包膜,深达瘤核。子宫肌瘤螺旋钻刺入瘤体或抓钳抓住肌瘤,固定并作牵拉,用剥离棒分离肌瘤包膜到达基底部电凝后切断,明确是否穿透子宫内膜;对于肌瘤过大影响操作,先用电动组织粉碎器切除肌瘤部分再剥离;根据剥离创面选择单或双层缝合。先缝合内1/2肌层关闭瘤腔,再缝合外1/2浆膜层。不穿透黏膜层,如穿透宫腔,先缝合内1/3肌层,要使黏膜层对合良好。再缝合剩余浆膜层。阔韧带肌瘤周围组织疏松、血运丰富,打开阔韧带前后叶分离肌瘤时,分清解剖,采用连续缝合法闭合瘤腔,缝合时要避免损伤子宫动脉或输尿管,宫颈肌瘤剥离时要下推膀胱和(或)直肠以充分暴露术野,多选择斜纵切口剔除肌瘤。切除的肌瘤粉碎取出,送病理检查;冲洗盆腔。

2 结果。

105例病例中,有1例宫颈肌瘤直径13cm,及1例阔韧带肌瘤直径12cm,中转开腹,其余病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顺利,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40~102mim,平均78mim;出血量20~260ml,平均97ml。术后使用抗生素3~4天,催产素2天;有3例发生术后病率(术后24h体温每间隔4h,2次38°C以上定为术后病率),术后3天内体温波动在38~39.5℃之间,术后1周内白细胞计数(6.7~12.1)×109/L,平均9.5×109/L,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其余102例患者术后3天内最高体温平均38℃,术后病率2.86%;患者术后6h或1天拔尿管,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进半流质;平均住院时间5.5天。术后常规随访3个月,子宫体积正常。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