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和濒危 [“表弟”濒危 人该自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调查了4万种动植物,其中,1/3的两栖动物、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和70%的植物被列入“极危”“濒危”“易危”三个级别,这其中由于受“埃博拉”等病毒的攻击,过去在非洲常见的大猩猩,在未来10年至12年内可能将会彻底灭绝。

当我们在为与人类种属差异甚远的白鳍豚的消亡而担忧时,对人类的“表弟”――大猩猩濒危就更应当有唇亡齿寒之感。

因为,大猩猩的即将灭绝并非仅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而是因为它是人类的近亲。

在灵长目动物的进化史上,人类先后与猩猩大猩猩的祖先“分家”,然后人类黑猩猩再次发生分化。

这个时间顺序大约是,猩猩约在1400万年前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分离,而大猩猩则是在约750万年前人类告别。

在550万年前人类灵长类中分离出去。

之后所剩的灵长类是一个称为“潘”(Pan)的大类,包括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在约250万年前黑猩猩才与黑猩猩分离。

因此,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人类最为相近,可以说是人类的“兄弟”,而猩猩大猩猩则是人类的“表兄弟”。

从基因上看,人类大猩猩的DNA的差异有2.2%,而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则只有1.2%。

既然大猩猩人类是“表兄”,在疾病研究和防治上大猩猩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作为艾滋病的研究对象,大猩猩是一个极好的参照物,另一方面,大猩猩的价值也并非仅限于医学。

在生理、心理、行为、教育、进化史和科学史方面,大猩猩与其他灵长类人类而言价值无限。

比如,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与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记忆物体位置的方法上,幼儿表现出同大猩猩一样的偏好,但这种偏好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发生变化。

所有大猩猩和1岁的人类幼儿显示出相同的偏好,而3周岁幼儿则与大猩猩有着相反的记忆方式。

这个研究意味着,通过与灵长类的比较,人类可以更好地解读自身和其他生物的发展规律。

人类大猩猩的逐渐消亡并非没有直接关系。

早在2005年,卢旺达政府就公布了一项关于非洲大猩猩生存状况的报告,指出除了偷猎以外,人类传染病是威胁非洲大猩猩生存的主要杀手,报告记录了从1986年起卢旺达100只非洲大猩猩死亡情况,其中,偷猎造成了40只大猩猩死亡人类传染病导致了24只大猩猩死亡

兽医在为死亡大猩猩进行尸检时发现,其中许多大猩猩都是由于其生存领域被人类占领从而感染了人类流感病毒而患病,并最终死亡的。

从这些事实来看,人类的确要为自己的“表弟”的逐渐灭亡负重要的责任。

人类的“近亲”“远邻”们一个个消亡而去,人类面对自己的前景难道不应该自责、自省、自危吗!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