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两会报道【2007年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两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历来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两会新闻报道如何出新,是各媒体关注的共同话题。回顾今年两会报道,各媒体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方式、报道手段等方面不乏创新与突破。      一、新闻个人化抓住注意力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媒体不仅仅关注会议议程、程序、议题、议案,而且注意通过个人化的故事和感受来报道两会的重要议题。所谓新闻的个人化,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其个人化。只有个人化的新闻,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以小见大、贴近读者,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报道。“人”是任何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故事,特别是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往往是读者最爱看的。   物权、税制、房价、就业、教育、医疗、三农、食品、节能、反腐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家有病人”“家有学子”“家有留守儿童”“家住农村”……CCTV—2的《小丫跑两会》通过十二个家庭着重展现教育、医疗、物权法、农民工这些今年的热点话题。12期节目,每期邀请一户家庭走进演播室,宣读“家书”,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小丫一起,直接对话“两会”代表和委员。通过有代表性的家庭透视公众热点,以独特的温情视角,以讲故事、情感化的表达方式展现经济、社会的严肃话题。在你我共同的“家”里,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不仅打动了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而且触摸到观众的心灵。一个生动感人的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给公众留下的深刻印象胜过几十篇讲大道理的社论和理论文章。      二、博客播客竞显影响力      网络媒体广泛参与两会报道,使信息传播更加通畅,形式更加多样。通过网络,人民群众大大扩展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渠道。特别是博客播客的参与更成为今年两会报道的亮点。   去年两会,许多代表委员投身博客大军,成为一时佳话。今年两会,新兴的“播客”更为时髦,人民网、中国广播网等官方网站专辟频道,展示代表委员们的“播客秀”。   两会期间,人民网平均每天约做两个代表委员播客秀节目和三个视频访谈。有兴趣的网民也可以把照片和音频文件上传,为两会进上一言。记者也是播客节目的主角,北京电视台“名嘴”元元就每天用地道的京腔给网民们讲述两会见闻。在播客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元元一边坐着让化妆师打理发型,一边在镜子前举着DV,向网民讲述早上的行程,“五点半起床,梳妆打扮一个小时,六时四十五分出发,七时半到天安门广场,争取八时前进入大会堂”。中央电视台资深女记者任永蔚也有播客专栏,其中点击率最高的是她追访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的视频。   播客红火的同时,代表委员们的博客继续受到关注。去年是个别委员为征集民意开设博客,基本上是“散兵游勇”的状态,今年,不少代表委员集体在网站上开设博客。例如新华网开通博客频道,吸引了30多位代表委员开“两会博客”;人民网上80多位代表委员开通了博客。在他们的博客中,有自己的提案、议案和开会感受,并充分地向网民征求意见,和网友开展良性互动交流,为百姓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平台,拉近了两会和百姓的距离,彰显了我国民主的新进程。新媒体的力量之大,让人不敢小觑。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两会前在博客上向网民征集提案意见,一周时间,有近二十万人次的点击阅读率,五百多人评论留言或给她发电子邮件献言献策。   两会报道记者们更是不甘示弱,前方报道组、后方编辑部的记者编辑们对“开博”充满热情,两会花絮、图说两会、采访感悟、编辑心得等“新闻内幕”吸引了不少网民,各个论坛里被广为转贴的“两会上的美女记者”就是最先发表在记者的博客上的。中央电视台参与两会报道的主持人几乎都开设了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博客,如“小丫跑两会”、“柴静两会观察”、“小崔会客”、“小撒探会”等。重大事件加名人效应,使得这些主持人的博客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几乎每篇文章都有数百人浏览跟帖热烈讨论,这些跟帖和评论又往往成为节目的报道素材,真正实现了报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同时也在受众和代表委员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三、手机媒体展现迷人魅力      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报”是今年“两会报道的最大亮点之一,同时亦把“两会”上的“新闻大战”推向了高潮。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逐渐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新兴媒体,其媒体化功能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两会”期间,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大力支持下,人民网率先利用手机媒体成功报道两会”,当天注册用户就达到28万,这是手机媒体报道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成功尝试;2006年“两会”期间,人民网再次与运营商合作,运用短信、彩信、wap视频等全业务手段报道两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两会”期间,人民网与中国移动再度携手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网推出了新华手机报“两会特刊”,集中新华社和新华网的新闻报道精品,并根据手机的特点进行摘选和浓缩,每天5分钟,就可概览两会大事。“两会特刊”不仅可以通过中国移动手机上网功能免费收看,同时精美亮丽的报版还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向与会代表、委员们展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积极探索“两会报道的新模式,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个全新平台,在中国广播网推出手机广播电视“两会”特别报道,为“两会新闻报道增光添彩。   中国广播网手机广播电视“两会”特别报道从3月1日起在中央媒体中率先推出,报道形式包括图片、滚动文字、音频视频直播、点播以及音频视频短片,用户既可通过手机随时收听、收看《两会直播室》、《高端访谈》、《两会名人》、《会上声音》、《代表委员播客》及《百姓播客》等多个直播、点播栏目,又能通过国内外首个视频短信产品GG视信(VMS),订购“两会直击”栏目,每天自动接收最新、最快的“两会”热点新闻音视频节目,并且可以根据节目后附的问卷调查直接就“两会”热点进行讨论,征求搜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馈信息,从而有效发挥手机终端所特有的普及、便捷、及时、互动以及个性化、私密性的特点,在手机屏幕方寸之间勾画出一个鲜活的“两会”音视频全景图,充分展示手机广播电视这一新兴媒体的迷人魅力。      四、媒体联动提升公信力      不同媒体两会报道中运用不同的报道手段,关注同一主题,聚焦同一热点,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CCTV—4中文国际频道、央视国际、《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社、中新网等外宣媒体及其网站齐心协力对两会进行海外报道,联合共享关于两会的信息资源,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加强新闻深度,扩大两会的影响力,形成“同一主题、共同关注”的报道格局。   人民网推出的“两会日刊”与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内容紧密结合,分别链接了人民日报当日“两会特刊”四块版面的图形版,集中展示了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的内容,也方便了网友查阅。从3月3日开始,人民网两会日刊”还增设了一个小板块――“网友评两会”,由人民日报特刊编辑组设计话题,在人民网两会日刊”中征集网友观点,从中精选相关内容刊登在人民日报特刊四版“网友热议”专栏上,使网友的声音也落地党报,扩大了报网的传播效果。      五、媒体融合实现和谐传播      今年两会期间,媒体融合最突出的事例当属新华网推出的电子报纸――“两会网报”。   电子报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它将报纸的特长与互联网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符合传统报纸读者的阅读习惯,又增强了报道的时效性和信息的丰富性。根据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新华网“两会网报”正式开通,它以新颖的电子报形式,全面展示新华社和新华网两会报道,及时传递会外民声和网民建言。   新华网“两会网报”开辟了滚动快讯、代表委员议政、两会视点、网上调查、两会博客等一批特色栏目,通过标题、字体、字号、图片、色彩、线条等“版面语言”,多角度、多侧面地报道两会。与传统报纸相比,“两会网报”实现了一天多次出报、滚动出报、即时出报的功能,根据两会报道重点随时调整版面,大幅增加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同普通网页相比,利用报纸版面语言更加鲜活地报道两会,突出了重点新闻,揭示了新闻之间的相互联系。网民评价说,“两会网报”不但能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更多的专题内容,而且阅读方式更像是“读报”,省去了很多层层点击的繁琐程序,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也顺应了多数网民“求新”“求变”的阅读心理,效果显著。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