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治社会的生成问题和策略

社会运行的基本因素是公民公民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

现代社会法治社会法律是规范社会主体行为的基本规范。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公民作为社会主体,虽然其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也从中获得了保障自身权利的益处。

因此,任何国家,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要构建社会法制体系。

我国注重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这对构建法治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传统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同步存在   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一直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理念。

我国法律意识建设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也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认识和塑造,但现实情况却不同,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公民法律意识体系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

我国一些公民法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部分公民法律意识已经开始慢慢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方向发展和靠近,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很多公民法律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都是不够科学的。

法制,作为一种外在制约力量,从外部环境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

客观来讲,这种外在力量并非一定与人们的主观认识相契合,所以传统法律意识和观念还在人们的法律意识体系中占据一席之位。

(二)不同部门的法律意识发展存在差异   我国公民在认识法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

首先表现在公民没有充分认识和解读宪法和一些基本的法律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中占据基础地位和关键地位。

但是公民认识宪法的程度却远远低于普通法,在认识法律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宪法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其次表现在公民的刑法意识偏强。

谈到法律时,公民首先想到就是犯罪和判刑,从中可以看出公民并没有充分认识法律,没有全面了解自身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三)公民总体上肯定现行法律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一直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基础地位,不断建设公民思想体系中的法制观念。

从当前我国社会法治建设的情况来看,公民基本上是肯定现行的法律体系。

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人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依然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公民在评价法律问题和法律事实时,常常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但在理性的思想意识中,对法律还是持肯定和认可的态度。

二、培养公民法律意识与生成法治社会的举措   (一)发展开放、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离不开发展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等得到了构建和发展。

法治精神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只有当其转化为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成为公民法律心理结构的基础要素时,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全社会法律化。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打破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实现了政企分开。

政府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时,应逐渐将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权力也应当同时法律化,这样一来,政府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驶自身的法律权力。

这有助于推进法治社会的构建和弘扬法治精神。

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的权利和利益更加关注,对构建合理的政治法律秩序也更加关心。

人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运用法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大大增强。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法律的进步和完善具有直接和具体的影响作用。

民主政治能保证每个公民拥有参与政治决策、表达政 本文由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见的权利和机会。

公民政治主体的身份参政议政,使得国家政治建设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建设

公民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意志和要求已转换成相关的法律要求,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会激发公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热情。

民主社会中,任何规则的设计和政策的选择都必须要符合最起码的民主标准和要求。

要生成法治社会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离不开民主政治建设和保障。

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改革政治体制,按照民主化、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三)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   不管公民法律意识如何,如果没有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法治社会是不会生成的。

在这其中,司法环境的营造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司法具有法定性、公开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而公正是其灵魂。

按照法治社会的生成原则来看,司法是用来解决纠纷、保障权利和实现公正的最后一道制度防线。

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逐步转变公民的教育。

教育的首要和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如何做现代国家的公民

这种教育转变是我国走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引导和协调我国公民法律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注重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

不仅注重法律思想的宣传,还要加强公民法律实践锻炼,增强公民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体系,深化法律教育程度,扩大法律知识的受教育范围。

(四)塑造多元文化氛围   法治是国家权力在得到法律规范后,社会成员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合理配置,每个人都能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自由地选择行为方式。

在生成法治社会过程中,市民社会是其社会基础。

市民社会的结构是社会主体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理,是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社会力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社会的力量在慢慢积聚并扩大。

市民社会的重要特点是自由和利益多元,同时也是文化多元和价值观多元社会,它需要多元文化为其做背景和支撑。

多元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宽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存在都有其合理原因,它们的存在使社会生活变得丰富。

多元文化生活本质上其实是多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存的自由市场构成的复杂空间。

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的民主政治等才能得到历练,作为公民的人格也才可能造就,这才有可能培养和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五)铸造和谐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发展和完善民主法治提供了新的机遇。

铸造社会主义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