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近代对大众进行国货宣传的方式与手段

摘 要:近代国货倡导者在进行国货宣传时,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宣传方式与手段对大众进行宣传。这些宣传方式的运用,使得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抵制外货、购买国货的运动中。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国货宣传 大众 方式 手段 近代国货提倡者在进行国货运动时,注意运用各种方式来对大众进行国货宣传。他们根据大众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宣传抵制外货、使用国货。他们对大众国货宣传近代国货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面就国货倡导者大众进行国货宣传地方式与手段简要论之。 一、口诛笔伐,双管齐下   口头宣传和文字宣传近代大众国货宣传的两种主要方式,而演讲则是口头宣传中最早运用也是最常运用的宣传手段。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利权痛失,事变迭起,反帝的集会游行风起云涌,而演讲则成为集会示威不可缺少的部分。每遇集会,爱国人士必登讲台,陈说洋货之害,痛惜利权之失,言尽国货之利。往往是讲者慷慨激昂,言语淋漓;听者扼腕断肠,闻言而泣。稍微检索有关五四、五卅运动的史料,不难发现演讲国货宣讲位和启蒙普通民众的作用。   如果说五四等特定事变中的国货宣传带有很大的特殊语境,演讲者也没有特意注意宣传策略以启蒙大众,那么很多国货团体与国货积极倡导者们就特地注重演讲、宣讲对民众国货宣传作用,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使演讲宣讲活动日常化。面对中国最广大、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民众,著名国货团体中华国货维持会认为进行国货宣传,“宣讲最易引起平民之注意,收获较为宏大,凡种种文字宣传,殊与普通平民有隔阂之憾”。于是,中华国货维持会每一至二周都召开国货宣讲会,“以唤起国人明了提倡国货之观念为人人应负之责任”。据统计,从1912年到1914年之间的17个月内,中华国货维持会举办了59次国货宣讲会。在开始演讲时人们一时还不十分了解,“第一次开会,听者只四人,而演讲精神不懈,再接再励,逐增其数”,以后“听讲者大激增,数以千计”。[1](p932)很多国货运动的积极倡导者积极利用演讲这一宣传手段,同时不少人也是演讲的高手,像天津国货维持会宋则久“擅长演说,诙谐百出,有明末柳敬亭的风格”,所以宋则久“讲演提倡国货,颇为群众所欢迎。”[2](p57)马相伯演讲国货并由广播播放,杜重远称这次演讲“极其沉痛,可作国人警钟。”[3 (p996)此外,国货倡导者们也利用各种方法将演讲这一宣传形式日常化,如举行国货演讲比赛,到各个学校巡回演讲等。 毕业论文   文字宣传国货宣传另一种重要方式,报刊、传单和书籍都被利用来作国货宣传。文字宣传虽在鼓动性上比口头宣传逊色,但它所承载的宣传内容比之口头宣传,具有影响力大、传播周期长等优点,尤其是报刊等新兴大众传播形式,更为国货倡导者所重视。在1905年反对美国政府华工禁约及抵制美货时期,有人即在《时报》发表评论曰“彼拒华工以保美工,我亦拒美货以保土货”[4] (p603)号召人们抵制美货,保护国货。整个抵制美约期间《时报》发表大量宣传国货的时评文章,激励中国“制造家改良土货,杜绝外货”,通过报纸这一纸质媒体的大量宣传国货的舆论影响大为增长。随着近代国货运动的发展和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专门以国货宣传为宗旨的报刊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发行地从内地到港澳,乃至南洋的新加坡、马来亚,简直是铺天盖地。仅以“国货”为关键词检索《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就可得题名中含有“国货”两字的报刊38种,至于像《国民》这种宗旨中带有“提倡国货”的报刊更是难以计数。以报刊为载体宣传国货受到人们的欢迎,1915年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创办《国货月报》,“每期始印二千册,后增至五千册还无告积存。”[5](p73) 传单也是对大众常用的国货宣传形式,早在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中,传单国货宣传中就大显身手,“在广州,五颜六色的传单突然出现在城内各处”,“甚至出现在遥远的北方城镇”,这些传单“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告诉人们不要购买美国货,以及如何鉴别美国货和其他外国商品”[6](p177),毫无疑问,这些传单扮演了对普通民众进行宣传的角色。 代写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国货宣传在文字方面也针对一般大众的特点进行改造,白话文在宣传中被使用,1905年的传单“使用方言和白话,内容直白浅显,直接面向普通民众进行宣传鼓动”[6] (p177)。中共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在为国货宣传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即认为各种国货宣传品应使用白话文。[7] (p90)天津商人宋则久白话文运动前就将其所办的提倡国货报纸命名为“白话报”,登载的宣传文字全部用白话和天津方言,一些浅白的顺口溜也登载报上用来宣传购买国货的好处,像“救中国,用国货国货畅销民安乐。虽然自己是富人,须想中国穷人多。显而易见,这样的文字宣传使更多的普通民众认识到了洋货的危害,认识到了国货在国家振兴的作用。 二、戏剧曲歌,别具一格   口诛笔伐的口头宣传和文字宣传近代国货宣传的方式,而采用文艺形式则是对大众进行国货宣传的常用手段。演出戏剧、说唱鼓词、教授歌谣等形式的国货宣传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同时也不乏慷慨激昂,通过日常化的娱乐表演等活动提高了普通民众国货意识。把戏剧等文艺作品作为启迪民智、宣传发动的工具在近代中国受到特别的重视。 [8] (p964)无论是国货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还是艺术家和作家都把戏剧演出看作是提倡国货的载体,利用戏剧向大众宣传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道理。这些戏剧有的直接是国货为主题,多被称为“提倡国货剧”,另有一些戏剧,虽不是以国货为主题,但在剧中贯穿或穿插着提倡国货的主张,像田汉1915年创作的院本《新桃花扇》写到“只要从今以后死心不买他贵国货,不到三年都要饿死他。”最后写到“中国国民如稍有心肝,不忍国破家亡、自甘奴隶”,就要想法自卫,“提倡国货”就是自卫的要点之一。[9] (p11—20)。

歌曲常常是另一种文艺形式的宣传。歌词通俗,小学生也可理解;节奏统一,唱者听者内心共鸣。20世纪初期,《抵制美货》、《劝用国货》、《爱国歌》等宣传国货和爱国主义的歌曲已作为“学堂乐歌”向新式学堂的学生推广和传唱。有亲历者记述这方面的情景说: “我在小学里唱到这《祖国歌》的时候,正是劝用国货时期。我唱到‘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 代写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