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站基坑开挖应急策划

泵房基坑开挖应急策划。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济南市城区工程建设指挥部拟在经十路南侧、铁西路东侧修建一座泵房站,建筑物长22.00米,宽度2.8-11.5米,基坑开挖深度12.00米,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在基坑开挖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临时性基坑支护

(2)工程地质。

1、岩土工程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下部,场区内与基坑支护工程有关的底层主要为上部的填土及下部的冲洪积粉土和粘性土。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勘察期间正值丰水季节,水位埋深5.00米,对砼无腐蚀性。

3、周边环境条件。

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及现场资料,基坑周边场地相对开阔,距离周边道路及已建建筑物约为9.8m—14.50m,基坑安全登记按二级考虑。

(二)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支护方案。

1、支护方案总说明。

根据本工程的岩土工程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和周围环境情况,结合当地经验,并经综合计算分析确定,对地下水采用坑外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坑内管井降水的综合方法进行控制,对于支护结构,AB及CD段采用加内支撑方法支护,其他部位采用桩锚支护方法。

2、地下水控制:

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地基土较软弱,基坑开挖较深,周围道路及已建建筑物距基坑的距离基本都在一倍基坑深度左右,为保证在有效控制地下水的同时,避免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决定基坑周围采用一排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挡水,坑内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法处理地下水

粉喷桩埋头4.50m,桩长13.50m,桩间距0.35 m,临桩搭接0.15 m,水泥掺入量为0.15。降水井布置4眼,设计井深18.00 m(自现地面算起),成孔直径800 m m,滤水管采用内径400mm,外径500mm的无砂水泥滤管,填料采用φ0.5碎石,滤网可采用纱网。

3、支护方案。

依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基坑平面形状复杂,开挖较深,作业范围狭小的特点,决定上部4.50m深度范围内采用450放坡,下部采用桩锚和桩加内支撑的联合方法进行支护

3.1桩锚支护

支护单元坡顶2.00m以外考虑5.00m宽,15Kpa局部荷载,有关桩锚支护的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支护桩:

3.2、桩加内支撑支护

AB及CD段因场地狭小,难以施工锚杆,故采用加内支撑方法支护坡顶2.00m以外同样考虑5.00m宽,15Kpa局部荷载。

支护桩:

名称桩顶标高(米)直径(mm)间距(mm)长度(mm)配筋。

钻孔灌注桩-4.5 800 1200 13500 纵筋11φ25,箍筋φ8◎200,加强筋φ14◎2000。

(三)、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四)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坍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基坑坍塌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的应急方案。

2、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桥梁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1)深基础开挖前先采取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

2)材料准备开挖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 (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3)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并进行论证,报监理审批。

4)深基础开挖,另一种措施是准备整体喷浆护坡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到底后,由专业队做喷浆护坡,确保边坡整体稳固。

5)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a基坑的周边砌筑30cm高的防淹挡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

b配备两台水泵(其中一台备用),用于排除井下积水。

c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

d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e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6)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及监控要求。

监测前编制系统的监测实施方案并报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监测

监测基准点设置3个,均设置在基坑边线30米以外,必须可靠、稳定和牢固。

③沉降和基坑坡顶位移测量采用全钻仪进行,要求仪器精度符合基坑监测要求。

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每天监测2次,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天监测1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特殊情况下加密监测

⑤特殊情况指以下情况。

a桩顶或坡顶的水平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3‰;。

b桩顶或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

c锚杆杆体应力突然增大或松弛;。

d锚杆拉力超过设计拉力。

6)基坑周围采用一排搅拌桩形成止水帷幕挡水,坑内采用管井降水的方法处理地下水

(五)、应急资源分析。

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

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

3)上级救援机构:公。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

(六)法律法规要求。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