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联合泪道成形治疗泪道阻塞

作者:于静,高明宏,年春志,蓝平,肖卉。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新型医用高分子材料联合泪道成形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 方法 本组泪道阻塞62例(68眼)。其中上泪道阻塞36例(泪小点阻塞24眼,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17眼)。下泪道阻塞即单纯性鼻泪管阻塞26例(27眼)。68眼中未经治疗者55眼,激光术后阻塞者13眼。在激光泪道成形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胶原及硅胶等医用高分子材料支撑泪道,定期冲洗。 结果 随访3~6个月,68眼中治愈43眼,好转17眼,无效8眼,总有效率88.2%。其中激光术后复发13眼,经延长拔管时间后均全部治愈。术后无眼部刺激症状,无泪道急性炎症发生,未发生过敏及排斥反应。结论 采用胶原及硅胶等医用高分子材料联合泪道成形治疗泪道阻塞安全性高,效果理想,能较好地防止泪道阻塞。改变了传统手术的复杂性,从解剖及生理学的意义上实现了泪道的功能重建。

【关键词】 泪道阻塞激光泪道成形术;支架

泪道阻塞是眼科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将终生流泪,并可发展为急慢性泪囊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泪道阻塞方法少,效果差,复发率高。我院自2007年5月~2008年6月采用胶原及硅胶等医用高分子材料联合泪道成形治疗泪道阻塞62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泪道阻塞62例(68眼)。男23例(25眼),女39例(43眼)。年龄18~64岁,平均41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2年。其中上泪道阻塞36例,包括泪小点阻塞20例(24眼),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16例(17眼)。下泪道阻塞即单纯性鼻泪管阻塞26例(27眼)。68眼中未经治疗者55眼,激光术后阻塞者13眼。病例选取标准:(1)术前检查所有患者眼睑无红肿及倒睫,结膜无明显充血,眼前段正常;(2)泪道冲洗均为原泪管反流或另一泪管反流,无脓性分泌物溢出;(3)无严重的鼻部疾病,如鼻息肉、鼻甲肥大。

1.2 材料及设备 (1)由武汉莱尔康医疗激光有限公司提供的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型号为JL—1(波长1064 nm,激光工作频率1~30 Hz连续可调,激光脉冲宽度1.25 ms±10%,使用0.4 mm光纤传输)。(2)北京麦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可降解胶原泪点塞,型号为CP4,直径0.4 mm。济南晨生医用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伞形泪道支架。(3)泪道冲洗针头、9号带芯泪道探针和显微平镊。

1.3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常规1%丁卡因表面麻醉,局部消毒。上泪道阻塞者,直接将导光纤维按泪道冲洗方式插入阻塞处,激光击射后,冲洗泪道,通畅后将可降解胶原泪点塞2根自泪点内植入;鼻泪管阻塞者,用9号带芯泪道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法,从泪点插至鼻泪管阻塞处,拔出针芯,插入激光导光纤维,发射激光至阻力消除。抽出光纤,注入生理盐水。患者诉鼻咽部有水后,将导丝插入空心探针内,从鼻腔内勾出导丝,下端系上锥形泪道扩张条引线,上拉引线至扩张条头端于泪小点处露出。停留5 min,拔出扩张条,但将引线仍留在泪道中。用扩张条引线带出支架引线于泪小点外。抽去扩张条及引线,上拉支架引线引线标志点于泪小点处露出。此时标志支架位于鼻泪管中,伞形头端已抵达泪囊,支架置入完毕。

1.4 术后处理 妥布霉素眼液滴眼4次/d,同侧鼻腔滴氯霉素眼液2次/d。植入胶原泪点塞者术后应避免用力揉眼,术后1周复诊,如有泪点塞外端暴露,则用庆大盐水冲洗下睑结膜并将泪点塞再压入泪道内。15天后泪道冲洗,并每周复查,行泪道冲洗并注入典必殊眼膏。

植入硅胶支架者,隔日1次生理盐水冲洗泪道,1周后改为每月冲洗1次,冲洗后注入典必殊眼膏。根据症状改善的时间、患者的耐受程度于术后3~6个月内从鼻腔取出泪道支架支架取出后继续应用抗生素眼液点眼。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