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形态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骨性类错畸形患者牙弓形态,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

方法:以49例骨性类错畸形患者为观察组,50例正常颌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形态特征相关的14个项目,比较患者与正常研究对象上下颌不同性别相关测量项结果。

结果:测量项目上,观察组男性患者UAD和UC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性类错畸形患者中,男性患者牙弓长度不足、尖牙角较小;女性患者牙弓长度不足、第一前磨牙宽度较小、后牙弓角较大。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骨性错; 牙弓形态; 牙弓宽度牙弓长度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Dental Arch in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LIU Ming,GAO Zhen,WU Guang—yu,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7):030—03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dental arch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and provide dat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Method:49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as observation group,50 normal occlusion people as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plaster model,14 items related to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arch were measured and the gender related measurements of the mandib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normal subjects.Result:Measurement items,the UAD and UCA of the ma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the length of the dental arch in the male patient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angle of the canines is smaller;the length of dental arch in female patients is not enough,the width of the first premolar is smaller,and the arch angle of posterior teeth is larger.   【Key words】 Skeletal malocclusion; Arch form; Arch width; Arch length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Ganzhou 34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7.009   牙弓形?B在正确诊断治疗错畸形及制定完善有效的正畸治疗计划方面密切相关,目前众多的研究学者对错畸形患者牙弓进行过研究,但仍不十分完善[1—3]。

骨性类错畸形由于其产生原因多样、治疗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受到了较多的关注[4—6]。

本研究通过模型进行测量、比较骨性类错畸形患者与正常颌牙弓的形态差异,同时比较骨性类错畸形形态的性别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赣州市籍贯汉族人,骨性类错畸形患者均为本院口腔科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9例患者骨性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ANB角>5°,wits值>2.1 mm;   (2)牙列完整,无多生牙;(3)无颌部创伤历史,没有正畸或者正颌治疗历史;(4)正中颌时双侧磨牙尖牙Ⅱ类咬合关系,覆盖大于5 mm。

排除标准:(1)有过颌部创伤史;(2)有过正畸或者正颌治疗史。

其中男25例,年龄16~24岁,平均(18.95±3.22)岁,女24例,年龄17~23岁,平均(19.43±2.87)岁;正常颌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对赣州市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人群,选取50例正常颌高校学生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ANB角0°~5°,wits值在—4.0~2.1 mm;(2)牙列完整无严重扭转异味,间隙量或者拥挤度0.05),具有可比性。

1.2 模型制备及标准 收集对照组石膏模型及观察组患者矫治前记录保存模型,要求模型准确清洗,并包括所有的牙(除第三磨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裳、愕弯窿、唇颊系带等[8]。

利用模型采集到的数据,借助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正畸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测量项目 包括(1)上颌尖牙宽度(UCC):上颌尖牙牙尖距离,存在磨耗者去磨耗区中点;(2)下颌尖牙宽度(LCC):下颌尖牙牙尖距离,存在磨耗者去磨耗区中点;(3)上颌第一前磨牙宽度(UPP):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距离,存在磨耗者去磨耗区中点;(4)下颌第一前磨牙宽度(LPP):下颌第一前磨牙颊尖距离,存在磨耗者去磨耗区中点;(5)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UMM):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间距离,存在磨耗者去磨耗区中点;(6)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LMM):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间距离,存在磨耗者去磨耗区中点[9];(7)上颌牙弓前段长度(UAD):上颌两侧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与尖牙牙尖点连线的垂直距离;(8)下颌牙弓前段长度(LAD):下颌两侧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与尖牙牙尖点连线的垂直距离;(9)上颌牙弓后段长度(UPD):上颌两侧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与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连线的垂直距离与牙弓前段长度之差;(10)下颌牙弓后段长度(LPD):下颌两侧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与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连线的垂直距离与牙弓前段长度之差[10];(11)上颌尖牙角(UCA):上颌两侧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为顶点,与左右尖牙牙尖间形成的角度;(12)下颌尖牙角(LCA):下颌两侧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为顶点,与左右尖牙牙尖间形成的角度;(13)上颌后牙弓角(UPAA):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为顶点,与同侧尖牙牙尖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形成的角度,取两侧平均数值作为测量值;(14)下颌牙弓角(LPAA):下颌第一前磨牙颊尖为顶点,与同侧尖牙牙尖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形成的角度,取两侧平均数值作为测量值[11]。

1.3.2 测量方法 使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1 mm),由同一测量人员对每一副模型进行测量,每个测量项目测量两次,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记录。

两次测量结果误差>0.1 mm时重新测量[12]。

1.3.3 计算项目 (1)UCC—LCC:上下尖牙宽度之差;(2)UPP—LPP:上下前磨牙宽度之差;(3)UMM—LMM:上下磨牙间宽度之差;(4)UAD—LAD:上下牙弓前段长度之差;(5)UPD—LPD:上下牙弓后段长度之差;(6)UCA—LCA:上下尖牙角之差;(7)UPAA—LPAA:上下后牙弓角之差[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数据,转换为正态分布数据后进行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的UAD、LPP、LAD和LPA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上下颌测量项目差值比较 观察组男性患者的UPP—LPP、UAD—LAD与对照组男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下颌所有测量项目与对照组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弓的形态在错畸形的出现、诊治过程中存在重要的意义,此外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结构的美观[14—16]。

而临床中正畸医生则通常会根据患者群体的普遍性结合患者的个体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7—18]。

因此通过对骨性类错畸形患者牙弓形态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更加有效地治疗患者的错畸形[19—20]。

本研究中通过模型进行测量、比较骨性类错畸形患者与正常颌牙弓的形态差异,同时比较了骨性类错畸形形态的性别差异。

观察组男性患者UAD和UCA与对照组男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女性患者的UAD、LPP、LAD和LPA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骨性类错畸形患者与正常颌牙弓相比,无论男性与女性,在UAD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患者上颌牙弓前段长度较为短小。

两组测量项目差值中,观察组男性患者UPP—LPP、UAD—LAD与对照组男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所有上下颌所有测量项目与对照组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骨性类错畸形患者的上下前磨牙宽度牙弓前段长度的差值存在较大的改变,这提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下颌牙弓后段的丰满度。

综上所述,骨性类错畸形患者中男性在牙弓长度不足、尖牙角较小,所以其牙弓前段平且短,这有可能是前牙反限制了上牙弓的发育,同时下前牙代偿性舌倾导致的;女性患者牙弓长度不足、第一前磨牙宽度较小、后牙弓角较大。

这为临床上诊断治疗骨性类错畸形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迎春.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恢复牙弓宽度及形态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100.   [2]张辉,安英杰,彭文玲.拔牙矫治改善安氏Ⅱ类1类错畸形牙弓宽度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79—80.   [3]纪道安.安氏Ⅱ类1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9):159—160.   [4]张文娟.骨性Ⅰ、Ⅱ类错畸形患者合板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D].北京:首都医科大学,2013.   [5]阮晓慧.11~16岁维汉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切牙区牙槽骨结构的对比[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5.   [6]阮晓慧,颜莉,吴佩玲,等.11~16岁维、汉民族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切牙区牙槽骨?Y构的对比[J].广东医学,2016,37(19):2909—2911.   [7]王旭霞,张君,张文娟,等.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类错(牙合)的稳定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1):60—63.   [8]程磊,谷妍,顾郁嘉,等.下颌固定舌弓调整牙弓对称性的临床初探[J].口腔医学,2017,37(2):139—143.   [9]范向飞,高辉,肖丹娜,等.骨性Ⅱ、Ⅲ类错患者牙弓形态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11):81—82.   [10]孙上然.骨性类错牙弓与基骨弓匹配性数学模型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6.   [11]刘颖.骨性Ⅱ类牙弓与基骨弓协调性及牙齿代偿机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12]孙留振,范向飞,肖丹娜,等.骨性类错患者牙弓形态特征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3):275—277.   [13]王璇.骨性类错畸形牙弓宽度与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14]宋倩,沈卫,张丽,等.摇椅弓结合前牙平导矫治前牙深覆合畸形15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39(s1):37—38.   [15]孙??.骨性安氏Ⅲ类伴偏颌畸形术前正畸治疗[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5.   [16]李克非,林珠.口周力的分布与错畸形牙弓形态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15(1):18—20.   [17]周欣荣,盛敏,厉松.自锁托槽不拔牙矫治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09,16(2):90—94.   [18]冯海亮,赵桂芝,柯杰,等.上下颌联合快速扩弓结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2):207—211.   [19]朱吉坤,张桂荣,李济强,等.偏伴反患者治疗前后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25(3):175—177.   [20]林思豆,吴补领,孙风阳,等.三类骨性下颌牙弓和基骨弓的测量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34(2):171—175.   (收稿日期:2017—07—04) (本文编辑:康?h)。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