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体会

【关键词】肠梗阻治疗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急腹症之一。

不同病因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时称为肠梗阻肠梗阻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病情发展比较快,并继发全身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甚而危及生命,在外科临床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收治肠梗阻患者120例,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28~65岁,粘连性肠梗阻80例,嵌顿疝引起肠梗阻23例,肿瘤引起肠梗阻3例,肠腔阻塞2例,肠扭转2例,不明原因肠梗阻10例。

1.2发病原因 引起梗阻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在临床中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肠壁病变先天性异常(闭锁、狭窄、重复畸形,常见于婴幼儿)、炎症性狭窄(克隆病)、肿瘤、医源性狭窄(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

肠管受压,粘连带、腹腔内脓肿、肿瘤、嵌顿疝、肠扭转等。

肠腔阻塞,肠套叠、蛔虫团、粪便填充、胆石、异物等。

1.3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因肠梗阻的原因、部位、是否为绞窄性、发病的急缓等而有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

一般有不同程度腹胀,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

单纯性肠梗阻时无腹肌紧张,其腹壁柔软,触及膨胀的肠袢可有轻度压痛,膨胀的肠袢内含有气体和液体,有时量多可听到振水音。

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及腹膜刺激征。

叩诊腹部多处呈鼓音。

腹腔可有渗液,腹水征阳性。

肠鸣音亢进在绞痛发作时明显,常常听到气过水音。

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观察,积气肠襻及多个阶梯样液平面是肠梗阻的X线特征,一般梗阻形成后的4~6小时,即可查出肠腔内积气。

直立体位检查有困难时,也可取侧卧位。

可疑低位梗阻(如回结型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结肠肿瘤等)时,可考虑做钡剂灌肠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无全身变化,晚期有脱水表现,全身乏力,眼窝、两颊内陷唇舌干燥,皮肤弹性消失。

严重缺水、绞窄性肠梗阻可有休克表现。

2治疗 肠梗阻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全身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

除少数例外,肠梗阻应当手术解除梗阻

因为肠梗阻可伴发严重代谢紊乱,需要仔细判定手术的时机。

首先应给予非手术治疗以纠正肠梗阻带来的全身性生理紊乱,改善病人情况,同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2.1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一般使用较粗口径的鼻胃管,有效的胃肠减压能减少肠腔内积液积气,降低肠腔内压,从而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液的种类和容量应根据呕吐情况、缺水类型及程度、血液浓缩程度、尿量及尿比重、血电解质测定、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压监测情况综合分析计算;要注重酸中毒的纠正及钾的补充。

病程后期尚应注意血浆或全血的补给。

适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可防止因梗阻时间过长而继发的多种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芽孢杆菌、链球菌等)及细菌毒素的产生。

一般选用以抗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适当应用镇静剂、解痉剂;麻醉性止痛剂只能在确定手术治疗后使用。

2.2手术治疗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