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启示] 新闻媒介集团化

媒介集团化是世界媒介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中国媒介集团化发展上开始了有益的探索。

媒介集团化发端于西方国家,因此,要了解媒介集团化这个问题,西方媒介集团化发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西方媒介集团化      报业集团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讲,主要是媒介外部成长的需要。

关于西方媒介的许多调查报告指出:同一报业市场的竞争,最后必然导致少数竞争者主宰市场。

有个“拇指定律”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状态:20%的产品占了整个市场销售的80%。

西方媒介集团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   1、兼并、联合、重组,走集团化道路,是西方媒介集团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

综观当今世界传媒集团发展态势,不难发现几乎大的传媒集团都在实施吞并中小传媒公司的战略,以迅速扩张自己。

导致媒介集团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诚如约翰・勒文等言,“最根本的原因是媒介公司赢利极为丰厚。

”①媒介经济的丰厚利润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财团的投资,而媒介集团本身对利润的追逐使兼并进一步加剧。

由此可见,媒介集团化趋势的加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在1999年的总收入是360亿元人民币②,约45亿美元。

这个数字还不及六大跨国媒介公司中排在末位的新闻集团在2000年中收入的三分之一!难怪有学者形容这个现象为媒介产业中“在全球范围内被少数几个媒介集团支配的趋势”③。

在六大跨国媒介集团发展历程中,兼并和收购是重要手段。

在美国和欧洲,媒介兼并与收购案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   2、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是西方媒介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西方媒介集团不仅在推行多元化的产业运作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在推进产业的纵向一体化,形成上中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价值链条上,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令人折服。

信息资源的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开发利用在其产业运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它们都加紧了跨国经营的步伐,以实现其规模经营的目的。

诚如学界所言,“当今西方各国,新闻媒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纯粹是本国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只在本国经营,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⑤   3、传统媒体与网络的结盟,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是当前西方媒介集团发展的主要潮流。

在多媒体时代,无论是何种形态的信息,一经数字技术的处理,都可以整合为同一的数字化信息,过去不同形态的媒体信息的壁垒已被打破,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传媒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媒体之间的融合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4、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法制完善是西方媒介集团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

西方媒介集团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个规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集中化变革,与政府随着社会、产业发展不断修正、补充法律,扶持本国传媒企业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关。

欧美发达地区的媒介集团化趋势媒介发展成熟之后的产物。

媒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对公众负责之后,政府方开始对其撤销管制,使其过渡到市场化,造就了如今风起云涌的巨型媒介集团扩张格局。

我国传媒产业集团化现状      综观当前中国的大型媒介集团,基本是以行政手段组合集团,缺乏集团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可以说,如今在国内的媒介集团并不是完全出于需要才去组合,而是一种扩大的行政手段,他们也并不完全自负盈亏,从而造成了目前我国媒介集团的市场化运作并不成熟的现状。

因此,培育和建立市场机制,是我国传媒集团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首要任务之一。

1996年,中宣部批准《广州日报》挂牌作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从而拉开了媒介集团化的序幕。

媒介能够集团化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体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以《广州日报》为例,1981年发行量是20万份,1996年是61万份,1990年经营利润2000万元,1996年是3.6亿元。

但是,像《广州日报》这样具有集团实力的媒介毕竟不多,从现有的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的组成、批准过程来看,政府在媒介集团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国已组建了26家报业集团,无论是在发行量还是在广告经营额上,都占据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1年4月份后,上海、北京也先后成立了广播影视集团

这些媒介集团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组织建设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我国媒介产业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外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方传媒集团化发展的启示      1、“内容第一”是永远的真理   “内容第一”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传媒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应该视为是一个趋势,正确的路线应该是:先做强,后做大 ;或者为了做强而做大。

而“做强”的第一要义在于内容的打造。

⑥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数字、互动媒体,其本质都在于以品质的提高来吸引观众。

2、受众至上,服务第一   中国的媒介产业应该越来越明确服务至上,服务也是可出售的商品这样的概念。

事实和数据都表明,一个服务产业做得好的媒介集团,他们的受众忠诚度和满意率往往也比较高。

注释:   ①转引自彭彦.美国出版业透视(三)――美国期刊.J.省略/news/displaynews.asp?id=181.   ② Zhou(ed.), Media Industry in China(Beijing: Guangming Press, 2002), P33   ③Herman, Edward S. and Robert W. McChesney, Global Media, Cassell 1997   ④ 曾华国 《媒体的扩张》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4 P94   ⑤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⑥数据来源:BBC.BBC annual report 2002—2003 A      参考文献:   ①支庭荣:《媒介管理》   ②《中国出版》2001年   ③《中国报业》2001年   ④(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展江、殷文主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⑤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⑥蒋继春:《迪斯尼帝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⑦曾文经:《传媒的魔力》,时事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⑧张正焉、孔岩、尹少文:《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