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合作促进中医药飞跃发展

【摘要】 通过分析香港中医药现状,认为凭借粤港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以及拥有的中医药研究和产业化基本要素,粤港合作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当可迅速挤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并成为世界植物药研究和生产的重要区域。同时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策略,并对香港中医药要取得长足发展提出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 粤港合作 中医药 发展策略。

自古以来,港人就有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习惯。根据香港的地域、经济影响以及传统市场,香港一直是我国中药集散出口的重要基地,回归后的香港必将在我国中药出口创汇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另外,由于香港的高科技优势及资金优势,其中医药学术研究必将成为内地中医药领域的有力补充,对促进中医中药走向世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 香港中医药现状   香港中药市场与我国内地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在香港可买到的药材品种约一千九百多种。在药材铺出售的药材约九百种,其中常用的有约四百种。香港市场市面出售的中成药品种约三千三百种左右,中成药香港的销售主要靠零售店,一般西医和医院都不用中成药。港府现行的“不良医药广告条例”,名义上对中西成药一视同仁,但对中成药的推广影响较大。主要销售渠道有国货公司、药行、超级市场、免税店等。药酒在香港被列为有税品,进口要交纳酒税,无论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均需执有酒牌。药酒业与药材业、中成药业相比,销售金额虽小,但较为稳定。近来,每年进口值约为五千万港元左右,药酒进口批发商只有几家,零售主要集中于国货公司、超级市场和一些士多店[1]。   近年来,香港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已有一定的发展。除了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等也陆续建立了中医药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学会、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也致力于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一些学术杂志。目前,香港中医药研究机构对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为保障公众健康,香港中医药工作小组通过调研后,以在内地限制的28种毒性中药为基础[2],依据香港的实际情况,把31种毒性和烈性中药列入名单内,编制了一册“毒性和烈性中药应用常识”,分发给中药调剂人员及其他中医药业内人士。其内容较为深入,其中包括毒性和烈性中药的图片及正名、别名、来源、处理方法、性味归经、功用、用法、使用注意和中毒原因及症状等,并附有一份“中药材零售行业执业指导建议”,旨在为中药材零售行业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了把香港发展为国际中医药中心的构想。为实践 理想,特区政府推出了包括成立法律规管架构,设立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及促进科研发展等多项措施,在公共医护架构内增设中医药服务,并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加强和促进中医药的规范管理及发展的设想,并规划了综合发展蓝图。之后特区政府制定了《中医药条例》,并获立法会通过。此外,特区政府通过办巡回展览、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设立电话热线和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网页,以及借助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推广中医理念,宣传中医药疗效,加大对中医中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通过上述努力,近年来香港中医药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医药一直被排斥在香港公立医院医疗体制之外,但在内地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性肺炎良好的疗效面前,香港医院管理局以科研为本引入中医治疗,邀请了内地中医师来港会诊,中西医生第1次在香港的临床治疗上并肩作战。医管局辖下现设有多间中医药诊所,旨在发展一个以科研为主,与多方合作的中医运作模式。   医管局同时积极与非政府机构和大学研究发展伙伴关系,希望善用他们对中医药服务的管理经验和研究培训心得,有助于公立医院引进以科研为本的循证临床中医药服务。使中西医疗法在公立医疗系统内能成功结合,为病人提供更适切的治疗。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