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 针刺疗法;拔罐疗法;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发病率随病程延长可达90%以上[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静止或夜间加剧,引起感觉迟钝、麻木和关节麻痹[2],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因严重的植物神经病变而发生猝死[3],笔者经临床实践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尿病依据WHO制定的诊断标准[4],DPN依据《临床糖尿病学》的诊断标准[5]。入选病例均为血糖控制到较满意水平(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  52例患者全部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6—73岁;糖尿病病程3—24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0年。

2 治疗方法。

严格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不再使用改善微循环或营养神经及其他治疗DPN的药物。主穴:合谷、曲池、三阴交、太溪。配穴:外关、八邪、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内庭、八风。操作方法:合谷,先直刺0.5—0.8寸,再分别向大指、次指、后溪穴斜刺;曲池,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向下斜刺1寸;三阴交,与胫骨面成45°斜刺0.5—1寸;太溪,向内踝斜刺0.5—0.8寸;阳陵泉,沿足少阳胆经循行向下斜刺1—1.5寸;其他诸穴直刺即可。采用提插泻法,使针感沿经络循行向手、足末端放射,得气后留针30 min。

十宣刺络、足趾端刺络:承筋刺络拔罐,待针刺出血自然停止后再拔罐,出血量:20 mL穴位局部皮肤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出血2—3滴。 针刺每d 1次,28 d为1疗程。刺络隔日1次,14次为1疗程。于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测得神经传导速度。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肢端异常感觉消失;有效:肢端异常感觉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肢端异常感觉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3.2 结果 痊愈28例,占53.85%;有效18例,占34.62%;无效6例,占11.53%;总有效率88.47%。

3.3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1,表2。表1 治疗前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表2 治疗前后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