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硕士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浅谈硕士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

醫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习,是人类从分子水平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选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其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各个学科之中,因而也成为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1]。同时也是后续课程《基因工程》、《功能基因组学》、《细胞工程》等的必备基础课程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 既包括基本规律, 也包括各种实验技术和新兴研究成果, 甚至许多都是获得诺贝尔奖或有重大研究意义的科学成果。作为生命科学类的主干课程, 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放入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希望能让这门重要的学科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学习。  实施质量工程和精品课程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2]。我院研究生于1995年开始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现已授课21年。每年选修分子生物学课程(学位必修课及选修课)的研究生人数均在200人左右,对本校研究生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整个教学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多方位的教学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课程体系,也能够承担多层次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改革[3]。分子生物学是本校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必修专业基础课,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及高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其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面对该门学科领域蓬勃发展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理论,但缺乏统一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缺少反映学科理论与应用的合适教材的现状下,我们对该学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研究、改革、实践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将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理论、最新发展和成果、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及其实际应用融为一体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理论课教学上,我们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以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以及与疾病的关系为主线,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基因、基因组及基因组学;转录和转录组学;翻译和蛋白质组学;基因表达调控研究;DNA重组技术;基因与疾病;基因诊断和治疗。本课程还涵盖了基因操作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最新进展,特别是真核基因结构,表达和调控的新成果。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下,本课程教师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分子生物学》1部,作为本门课程的教科书,已连续使用了3年。今年已完成本学科理论课多媒体成套课件, 还录制部分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录像, 搜集整理的动画库等都放在校精品课程网页上, 作为共享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查询。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所涉及的相关实验技术基本上涵盖了当前分子生物学的常规手段,如质粒 DNA的分离纯化、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 样品的回收及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PCR 鉴定,目的基因的克隆、筛选、表达。整套实验方案将不同的实验技术融合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研究项目,积极利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新增的大型科研设备组织教学,将常规实验与前沿科学相结合,使整个实验课程的安排更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更接近实际的科研现实,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同时我们还不断将前沿性实验技术从科研上吸取过来, 作为教学课上可进行的教学实验。尤其是学生实验设计的实验课题, 密切结合科研实际,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教师队伍建设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中,必须首先建设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要具备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满足现代教学需要[4]。经过多年建设,我们目前已经拥有一支实力较强、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学术梯队,教学队伍整体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上较为合理,中青年教师搭配合理,充分发挥了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计算机网络技能强等特长,做好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课件开发、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践环节强化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理想,知识结构涵盖了课程内容涉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师年终考核均取得较高的成绩,部分教师达到优秀水平,具有详实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如:参加实验教学的新教师必须随实验准备组参加一整轮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青年教师必须在讲授本文由收集整理新内容之前进行试讲,接受老教师的指导;要求青年教师参加科研课题,拓展知识面;支持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素质;逐步增加年轻教师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严格执行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和监督制度。多年来实施培养计划的结果证明,年轻教师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培养目标,胜任教师职务;并有多人在入组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使本实验室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始终受到学校教学专家和学生们的好评。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