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少32例

【中图分类号】R71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313—01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

是产科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0.5%~5.5%,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达50%以上,围生儿病死率达88%,是正常妊娠围生儿病死率的13~47倍。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以及产科质量要求的提高,羊水过少妊娠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羊水容量监测已成为产前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病目前治疗无重大进展,虽已有经腹或宫颈羊膜腔输液的治疗方法,但操作有一定困难,不易普及,且易发生并发症如感染等。

我们根据羊水过少的病理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羊水过少,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毕业论文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凡宫内单胎妊娠,孕期满28周至孕37周间经超声检查发现羊水指数(AFI)≤5 cm或羊水最大池深度(MVP)≤2 cm者诊断为羊水过少,并排除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性疾病以及其它合并症者。

收集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羊水过少患者共32例,均为母体水化疗法无效的孕妇。

1.2治疗方法   1.2.1西药。

组方:5%葡萄糖500 ml加维生素C 2.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5%葡萄糖5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林格液500 ml,每日一次,并嘱每日饮水2 000 ml以上,超声监测羊水量仍然少者,加用中药治疗

1.2.2中药。

基本方: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白芍、麦门冬、当归、丹参、五味子、菟丝子、续断、阿胶水煎服,每日1剂,服7~10剂。

1.3疗效标准。

治愈:羊水指数(AFI)≥8 cm或羊水最大池深度(MVP)>2 cm。

有效:羊水指数(AFI)>5 cm<8 cm且羊水最大池深度(MVP)>2 cm。

无效:羊水指数(AFI)≤5 cm或羊水最大池深度(MVP)≤2 cm。

2结果   本组32例,治愈26例,占81.25%;有效3例,占9.3%;无效3例,占9.3%。

总有效率90.6%。

3讨论   羊水过少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除排除胎儿畸形和胎膜早破外,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胎盘功能不良,由于胎盘功能下降,慢性胎儿宫内缺氧,胎儿血液重新分布,肾血管收缩,胎儿尿液生成减少,致羊水过少

(2)孕妇脱水,母体血容量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使胎儿血浆渗透压相应升高,胎盘吸收羊水增加,同时胎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加,尿液减少。

羊水过少在中医学历代并无专门论述,参考近代中医学属“胞浆过少”范畴,目前尚无辨证规范。

我们在医疗实践中发现,羊水过少孕妇多无自觉症状,而以超声发现胞浆过少为主症,胞浆来源于母体气血所化生,与母体脾、肾密切相关。

另诊舌、脉发现脉多无异常而舌多黯红,考虑有瘀象,现代微观研究发现在羊水过少患者胎盘上存在血管梗死及微血栓形成,亦支持“瘀”之病理,故审证求因,当属阴虚血瘀,病位在脾肾。

治疗原则补脾益肾、滋阴活血。

组方中以党参、白术、菟丝子、续断健脾益肾、补气生津;熟地黄、白芍、麦门冬、五味子、阿胶养血滋阴丹参、当归以活血化瘀,全方共奏补脾益肾、滋阴活血之功。

本院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说明能改善羊水过少患者的胎盘功能,增加羊水量,减少胎儿窘迫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