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与监测结果调查统计报告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护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后手的卫生状态。

方法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要求进行采样监测,并实施干预措施。

结果 干预后的临床护生卫生相关知识与细菌监测结果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加强临床护生带教、培训、提高认知和掌握正确的手消毒剂取用量与正确的洗手方法是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达标的关键,同时也是防止临床护生因手部卫生污染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临床护生速干手消毒剂;细菌监测结果;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2.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4—0103—03   手作为传播病原体的载体,已成为引发医院感染暴发的一种传播途径。

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发生密切相关[1]。

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2]。

正确的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临床护生作为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的特殊群体[3],手卫生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医疗安全。

为了解临床护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后手的卫生状况,我们对在院的临床护生进行了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后的卫生采样监测,其宗旨为了解临床护生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后细菌监测的结果,对手卫生的认知状况,为临床护生带教宜重视护生卫生、加强临床护生卫生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供依据。

现将我院调查临床护生卫生相关知识洗手方法、手消毒剂取量、卫生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在我院实习且进行了卫生消毒效果监测采样的60名临床护生

1.2 调查方法   1.2.1 卫生消毒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要求备齐监测采样所需的物品与用品。

1.2.2 告知此次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目的、方法、要求 将临床护生召集到医院会议室,告知此次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目的、方法、要求,然后将临床护生列队,选择未开瓶的速干手消毒剂,根据临床护生临床操作中习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的剂量(即2~3 mL或1 mL),派专人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并注入临床护生手掌心,临床护生速干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4]。

1.2.3 记录 现场观察并记录临床护生取用速干手消毒剂的量、洗手方法、双手揉搓时间、速干手消毒剂是否覆盖双手等内容。

1.2.4 采样方法[5] 被检者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专业提供代写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1.2.5 检测方法与判断标准[5] 将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 mL,36℃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

卫生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cm2。

1.2.6 手卫生知识调查 自行设计手卫生知识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临床护生基本信息、手卫生知晓情况、手卫生知识考试三方面内容。

调查形式按调查问卷要求闭卷进行。

发放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7 干预方法与措施 ①召集各科室护士长开展研讨会,查找影响临床护生卫生正确率的因素和易出错的问题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确认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加以分析,针对不足拟定目标。

②科护士长、带教老师在科内对临床护生开展手卫生知识讲课、示教,学习手卫生的指征,规范洗手卫生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步骤,使其熟知手卫生规范的基本要求、操作要领等。

临床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在科室进行速干手消毒剂取量、六步洗手法演练,做到人人过关。

④利用宣传栏,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

⑤手卫生知识纳入临床护生出科、入科必考项目。

⑥院感科对所有临床护生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

⑦经过宣传与学习阶段后,院感科与护理部组织临床护生进行手卫生知识考试和手卫生规范操作比赛,操作比赛内容为六步洗手法、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方法

1.2.8 评定内容与标准 评定内容由临床护生卫生知识调查表、洗手方法、手消毒剂取量、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四部分组成。

判断标准:①临床护生卫生知识调查表中的手卫生知识部分总分为100分,低于60分判定为不合格。

洗手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六步洗手法和卫生消毒要求,对临床护生操作环节、细节、时间等情况进行评比,低于60分判定为不合格。

③手消毒剂取用量大于2 mL为合格,等于或小于2 mL判定为不合格。

卫生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判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加以分类、归纳,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60名临床护生均为女生,年龄最大者20岁,最小者17岁,均为初中毕业进入卫校护理班学习,在临床实习时间刚满3个月。

2.2 手卫生现场调查情况   通过现场观察与记录,40名临床护生在调查时取用速干手消毒剂的量不足2 mL,致双手未被手消毒剂完全覆盖;24名临床护生在进行六步洗手法时,揉搓双手速度过快,未达20~30 s;11名临床护生洗手方法发生错误、易遗漏步骤,一是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二是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调查问卷显示40名临床护生对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量选择了忽略;无1人能完全回答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二前三后;手卫生知识考试35人不及格。

2.3 干预前后临床护生卫生相关知识与细菌监测结果对比   见表1。

干预后的手卫生知识回答情况、洗手方法、手消毒剂取量、手卫生细菌监测情况合格率分别为86.7%、90.0%、90.0%、88.3%,干预前则分别为41.7%、43.3%、33.3%、31.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从表1可知,实施干预措施后,临床护生卫生知识回答情况、洗手方法、。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