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无牙颌患者进行了种植修复,其中3例进行了杆卡修复,2例球帽修复,4例种植固定修复。结果:经12个月的临床观察,种植体稳固,义齿功能较好,美观及发音的问题得到解决,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无牙颌患者,通过精心的设计、精巧的外科手术及合理的种植修复类型的选择,能有效地恢复美观和功能。

【关键词】 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

采用传统的活动义齿修复无牙颌患者,稳定性及咀嚼功能一般较差。利用种植体及附着体固位的种植固定和种植覆盖义齿,则能有效地改善义齿的固位与稳定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咀嚼效能。

1 材料和方法。

1.1 种植系统及上部结构 ITI种植体、BLB种植体;杆卡、球帽。

1.2 病例选择 选择无牙颌患者共9例,女性4例,男性5例,年龄52岁~71岁。根据患者的要求,经临床及X线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下颌种植体经3个月~4个月的愈合,上颌种植体经5个月~6个月的愈合,二期术后2周,种植体水平转移模型,送技工室制作上部结构,经临床试戴及X线检查,确定上部结构是否完全被动就位,并完成种植修复体。5例进行了种植覆盖义齿修复(3例杆卡修复,2例球帽修复),4例进行了种植固定修复

1.3 戴入后检查及定期复诊 检查种植体的动度;基台螺丝、中心螺丝有无松动;杆—卡、球—帽稳定性;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包括水平向、垂直向);种植体基台周围黏膜有无红肿、出血、牙周袋的深度。

2 结果。

2.1 种植体边缘骨的吸收 9例无牙颌共植入62枚种植体,其中ITI种植体34枚,BLB种植体28枚。二期手术时,62枚种植体均形成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骨在戴义齿12个月时吸收明显,平均(0.7±0.5)mm。

2.2 黏膜反应 62枚种植体有5枚种植体周围黏膜轻度红肿,其余种植体周围牙龈未见明显异常。这5枚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均为磨牙,黏膜红肿可能与口腔清洁较差有关。

2.3 稳定性 基台螺丝、中心螺丝无松动;杆—卡、球—帽稳定性好。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