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

[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近20多年来东亚贸易发展后指出,中国经济崛起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原有的贸易格局,东亚地区正在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枢纽的新“三角贸易”模式。未来发展,中国有可能逐步取代日本成为东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者。

[关键词] 东亚经济,中国,新“三角贸易”模式,区域产业分工。

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及其产品结构和地域结构的巨大变化,正在改变东亚地区的内部经济关系,并将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及其对其他东亚经济体区域外出口替代作用。

过去20多年来,中国出口增长速度远超过世界贸易增长的平均速度,在美、欧、日等主要出口方的市场份额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在出口中地位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出口已微不足道,农产品比重也大幅度下降,而制造业产品比重明显上升(见表1),尤其是近年来办公和通信设备、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出口大幅度增长。

在此期间,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大低于中国出口增长,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化不明显,进口地域结构变动较小。因此,那些与中国有着相同出口市场而比较优势又相似的国家首先是其他东亚经济体,对美国等市场出口受到了影响。,1980——2001年,美国自东亚进口比重从22%上升到24%,90年代以来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趋势,而1980—2003年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占有的份额则从0.5%上升到11.3%,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东亚经济体产生了替代作用。

问题在于替代是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首先,中国出口规模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低劳动成本、巨大产能和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这方面以及经济规模方面,其他东亚经济体中国差距很大,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消除,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的竞争力还会增强。

其次,从出口结构看,目前中国在世界市场替代其他东亚出口方的主要是中低技术制成品,在高技术制成品领域尚未形成对其他东亚经济体替代(见表2)。但是,随着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趋向高级化,中国制成品其他东亚经济体出口替代有很大发展空间,尤其在美欧市场中国将成为东亚的主要出口国。

东亚新兴经济体对华出口的增长与东亚地区“三角贸易”模式的改变。

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中国其他东亚经济体替代作用是否会导致二者竞争激化乃至对后者出口形成威胁?。

事实上,其他东亚经济体全部制造业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未因中国出口增长而下降,反而普遍上升(表2)。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当中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上逐渐替代部分东亚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同时,中国其他东亚经济体之间的区域内贸易也迅猛发展,“贸易强度指数”迅速上升:

式中:Tij为i国对j国贸易额,Ti为i国外贸总额,Tw为世界贸易总额,Tj为j国外贸总额。该指数显示的是i国对j国贸易占其贸易总额比重与j国外贸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之比,它反映出i国对j国贸易与世界对j国贸易的相对水平,如果TII1;则i国对j国贸易高于世界对j国贸易的平均水平,反之则低于平均水平。该指数越高,表示两国间或区域内部的贸易联系越紧密。测算结果,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其他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强度指数呈迅速上升趋势,表明两者间区域内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其他东亚经济体对华出口规模和地位大幅度提高(见表3)。

1980——2003年,日、美、欧盟对华出口中国进口比重分别由26.5%、19.6%、15.8%下降到17.7%、8.5%、12%,而东盟、韩国和台湾省的这一比重从3.4%上升到31.6%,增长了将近10倍,其他东亚经济体作为中国进口市场的地位迅猛提高。同时,其他东亚经济体也越来越把中国作为主要出口市场,促使东亚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原先的东亚从日本引进资金和进口资本品、产品主销美国,以对美贸易顺差弥补对日逆差的“三角”(并形成东亚经济体的“赤字体质”),逐步转向其他东亚经济体中国出口资本品、中国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最终制成品的“三角”。80年代初期美、日是其他东亚经济体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无足轻重。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日本企业进一步将东亚经济体作为“迂回生产基地”,这种从日本进口资本品、向美国出口制成品的“三角贸易”特征到1990年达到顶点。从90年代后半期起,其他东亚经济体对华出口迅速增加,对美、日出口出现下降趋势。截至2003年,虽然马来西亚等少数经济体对美出口比重仍呈上升趋势,美国仍然是其他东亚经济体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但中国作为其出口市场的地位明显提高,首先是韩国和香港,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它们最大的出口市场。与此同时,90年代后美国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地位更加突出。图1显示,80年代中期后其他东亚经济体对美出口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对美出口比重自90年代以来明显上升(见表4),基本形成了东亚地区新的“三角贸易”模式。

1997年后的短时间内,中国对韩国和台湾省以及东盟的贸易逆差迅速增加(香港涉及转口贸易,情况特殊)。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这表明,中国逐步地替代美国成为东亚的“市场提供者”,形成“用对西方的顺差弥补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逆差”的贸易模式。如果考虑转口贸易因素,中国对美顺差的增长超过了中国东亚新兴经济体逆差的增长,因而新“三角贸易”模式目前尚未给中国造成“赤字体质”问题。

Roland—Hoist(2002)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东亚最大的贸易实体,其经济扩张将为东亚其他经济体提供史无前例的市场机会。中国将成为东亚最大的进口国,超过半数以上的进口将依赖于东亚其他经济体(其中台湾省和韩国构成中国东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其次是日本和东盟),并将形成中国用对OECD国家的结构性贸易顺差弥补对其他东亚经济体数量大体相当的贸易逆差的格局(见表5)。

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对东亚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带动作用不仅是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现实(见图2),近10年来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率与东亚新兴经济体对华出口增长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同步变动。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