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人口负增长 [中国人口幸福预期寿命及性别差异]

原标题国人口幸福预期寿命性别差异幸福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是生命质量综合体验。

关生命质量不仅要考察客观生活状态也要关主观幸福感受。

幸福预期寿命指人生幸福长短。

作者利用国社会综合调(G)数据对005~05年国人口幸福预期寿命进行估计发现我国居民幸福水平存“幸福扩张”趋势

研究显示我国居民幸福水平随变化呈上升趋势各年份和所有年龄女性幸福预期寿命男性

幸福人口生命质量主客观体验综合表达也是人类追终极价值。

与健康状况相比主观幸福感代表人们对整体生活质量状态进行总体、积极评价。

般通总体幸福感或生活满测量它测量更具有主观性能够生命质量提供更加直接和直观理。

幸福预期寿命将“幸福”和“长寿”两追目标相结合反映是当年幸福和死亡水平条件下人们幸福状态下生活长。

简言即人生幸福光有多长。

研究利用国社会综合调005、008、00、0、05共5次隔 ~3年数据对幸福水平及其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象8 岁及以上人口共计50803人其男性占8%、女性占 559%。

采用苏利方法对国人口幸福预期寿命进行测算并关我国幸福预期寿命期变动趋势性别差异

幸福水平变动趋势性别差异首先我国居民幸福水平随变化呈上升趋势

笔者通Lg 回归模型对幸福水平进行预测发现我国居民幸福水平即处幸福状态人口比例随变化呈上升趋势

0年、05年幸福水平增速较 008、00年有所放缓但整体仍处上升趋势

已有研究证实尽管人G增速并不是期层面定居民幸福感唯因素但是G增长速是这期主观幸福感不断提升主要动力。

因我国人G增速保持高速、高速增长水平是005~05这0年幸福水平增加关键因素。

其次女性幸福状态比例高男性但两性差异随不断缩。

尽管幸福水平性别差异绝对值上并不是很但是国女性总体幸福水平005、008、00、0年高男性女性幸福状态比例高男性但两性差异随不断缩至05年男性幸福水平几乎与女性持平且略微高女性

以往研究表明女性总体幸福水平男性主要是因社会对男女角色定位不、 标准不往往对男性要更高且女性男性更容易满足。

随着我国性别观念向着更现代、更平等方向发展总体幸福水平性别差异逐渐缩。

年龄结构变化也是两性差异缩乃至05年男性轻微高女性重要因素。

其三随年龄增长幸福水平先下降再上升。

Lg模型结表明幸福水平年龄呈现“”型变化。

根据模型预测各年人口年龄幸福水平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幸福水平先下降再上升低值出现50~5年龄组这与前对国幸福感研究结论也是致。

幸福水平年龄变化趋势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释。

从生命历程角看与青年人和老年人相比年人处幸福状态可能性低。

年人面临较社会和庭行责任和压力是其幸福感较低原因。

而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尽管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和心理机能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他们通常识到限制从而更关情绪目标弱化消极情绪体验增加积极生活态。

随着年龄增加对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增强、对欲望和成就差异慢慢看淡都有助增加幸福感。

幸福感较高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即生存具有幸福选择性越幸福人更有可能活得久也是老年人幸福感较高可能释。

另外从队列角看0世纪以种种历史事件对不出生队列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也是其幸福感存明显分化原因比如0世纪30~0年代出生队列和70年代出生队列分别受益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而主观幸福感较高。

另外性别和年龄调节效应则显示随着年龄变化男性幸福概率变化更。

幸福预期寿命趋势性别差异首先国成年人部分预期寿命都快乐状态上。

从单年份看幸福预期寿命年龄增加逐步下降占余寿比重随年龄变化趋势幸福水平年龄趋势近似也呈现“” 型变化但是其低值提前至35~39岁组。

除005年以外其余年份各年龄幸福预期寿命占余寿分比60%以上说明国成年人部分预期寿命都快乐状态上。

从期趋势幸福水平不断上升和死亡率水平持续下降共影响下 005~05年期我国人口幸福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且幸福预期寿命占余寿比重不断增。

005年、008年、00年、0年和05年我国8岁人口幸福预期寿命分别69年、37年、3年、38年和56年占余寿比重分别7%、6%、738%、73%和763%幸福预期寿命0年增加了86年占余寿比重提高了9分。

这味着随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们幸福状态上存活不但存绝对量上增加而且幸福预期寿命相对生命长比重也增加反讲就是非幸福状态存活和占余寿比重不断下降这说明这0年我国幸福水平变动趋势合“不幸福压缩模式”。

其次幸福水平提高是幸福预期寿命不断增加主要贡献力量。

利用因素分方法对幸福预期寿命005~05 期变动进行了分。

发现幸福水平提升是主导因素。

幸福水平贡献占幸福预期寿命整体期变动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而死亡水平相对贡献则相反。

年龄幸福水平幸福预期寿命期变动贡献70%以上。

而死亡水平贡献占幸福预期寿命整体期变动比重随年龄增加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较高年龄人口死亡率下降幅更。

幸福预期寿命性别差异首先各年份和所有年龄女性幸福预期寿命男性

随年份变动幸福预期寿命性别差异逐步增。

8岁人口男女幸福预期寿命差异(女性幸福预期寿命男性幸福预期寿命) 005、008、00、0、05年分别3年、3年、37年、0年、5年60岁人口性别差异则分别07年、5年、年、年、30年。

幸福预期寿命性别差异进行因素分结表明各年份和年龄幸福预期寿命性别差异幸福水平贡献远远低死亡水平贡献。

随着年份增加死亡水平性别差异幸福预期寿命差异贡献越越而幸福水平贡献绝对值则越越表明幸福水平性别差异随逐渐缩。

其次幸福预期寿命占余寿比重性别差异年龄上表现出差异性。

各年份女性幸福预期寿命占余寿比重30 岁前略高男性而30岁及则略低男性

从期趋势男性女性人口幸福预期寿命占余寿比重随着增加而增加与总体趋势致表明两性人口 005~05年存“不幸福压缩”。

但是005~05年这0年幸福预期寿命占余寿比重变动值则是女性30岁前略男性30岁女性男性

这表明了30岁前我国女性人口“不幸福压缩”略低男性而30岁则表现出了相反趋势

(陈卫系国人民学人口与发展研究心教授段媛媛国人民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