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文书看八路军总部秘密后勤保障基地

晏雪莲 孟伟。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作为山西游击战争主体,不断“扩大自己,征集给养,收编散兵”。至1937年底,部隊人员规模为抗战爆发时的3倍。但同时,抗战前线的八路军由于远离陕甘宁边区后方,后勤保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1938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解决部队给养困难的办法》,提出“要加强统一战线,从统一战线的展开中去解决”。1940年底,国民党完全停止了对八路军的军费供给,日军的“扫荡”和经济封锁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袭扰和破坏,加之1941年以来长达数年的大灾荒,使太行粮食问题成为与抗日救亡同等重要的大事。为了在重重“扫荡”与天灾中保障八路军的供给,八路军灵活多变的后勤保障制度以及根据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为关键,其中八路军秘密后勤保障基地正是最关键的一环。由于这些保障基地的保密特质,现存官方资料及档案中难以觅其踪迹,所幸在抗战时期太行八路军重要的秘密后勤保障基地之一——山西黎城孔家峧保存有部分相关民间抗战文献,使得我们有机会借此窥探此类机构的冰山一角。

太行八路军秘密后勤保障基地的建立。

1938年4月23日,朱德与彭德怀以八路军总部的名义发布“准备转入山地与敌作持久斗争”的命令,其中关于后勤工作的规定:“用一切方法与努力,将铁道两旁之粮食搬入山地,购买足够持之半年的西药、通讯器材以及布匹、棉花。” “聂(荣臻)区由娘子关至门头沟六七百里长之大山,必须分段储存上项军需品,第一二九师太行山亦必须有计划的储存。”朱德的这个命令决定了八路军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后勤保障基本形式,即以山地作为平原根据地的后方,以粮食为主要军需物品分段储存。

为保证军需供应,太行抗日根据地最早探索出粮票制度和村仓制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各级粮食管理机构。军区供给部设有粮食科,军分区有粮秣科,团有粮秣股,营有粮秣员,连有司务长。根据地政府和专员公署设有粮食局(科)、县设粮食科,区、村设粮秣委员。征收的公粮由各村各户储存起来。部队随身携带政府统一印制的粮票,走到哪里都凭粮票取粮。各村各户年终将粮票交至政府结账。这个办法不仅可有效防止敌人掠夺,还能保证部队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因此迅速在各根据地推广开来。

对此,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回忆道:部队的粮食秘密储存在村落中,“部队来了就可以用,走到哪里都有我们的粮仓。部队每到一个村庄,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找到粮秣主任,拿出边区政府发的粮票,就可以立刻得到所需要的粮食。部队单独活动的人员也是如此。如果哪个村庄支付的粮食超过所存的公粮数,政府再凭这些粮票从其他村庄输入补还。至于公粮的安全问题,也不必担心。敌人的‘扫荡一开始,群众的第一件工作便是保护公粮,坚壁清野,把公粮藏得严严实实。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就不需要‘粮草先行,到处都有我们的供给部,这是人民群众的一大创造”。

由于受到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沉重打击,恼怒的日军在1941—1942年内调集大量兵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性“扫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极其残暴。1941年8月11日,八路军总部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和后勤政治部主任谢翰文联署颁发的《关于反“扫荡”准备的训令》 中写道:“我们不是战斗队,而是后勤机关。因此,我们的战斗准备不是整军经武,操练进攻,而是埋藏资财,保护资财,隐蔽工厂,以及适时地处置伤病员。”可见,在这一阶段中,埋藏、隐蔽、保护战略物资已经成为八路军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解放军总后勤部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七十年》 一书中,大力赞扬反“扫荡”期间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后勤经验:太行军区在反“扫荡”中总结出“分散” “秘密” “技术” “检查”等掩埋物资的经验,推广到各根据地后取得很好的效果。村仓制度使各村在反“扫荡”中逐渐发展成隐秘性更好的秘密后勤保障基地,这种秘密后勤保障基地在选址上要求隐蔽性更好的村庄,比如在黎城地区,八路军总部以西井为中心,以孔家峧、黄草辿、东井、五十亩等村庄为主仓库,建立了秘密粮食储备供给基地。

黎城孔家峧在太行八路军后勤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黎城县洪井乡孔家峧村在隐蔽性方面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尖山南麓之谷地,三面环山:西毗南峧,北依尖山,南靠老顶山(也叫凤凰山)。村前有一条溪沟,可做天然屏障。村中还有自然形成的红岩绝壁下的3个大石缸,村周围沟壑纵横、地形险要。该村只有西南方向有一出口通向外界,易守难攻。向西北翻过大山可达武乡县,西南可达平头村,向北过低矮的山岭可达车元、彭庄、黄崖洞等村庄,可谓是可驻可守、进退有路的秘密重地。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第一二九师师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等都曾驻扎在孔家峧村。

在现存的孔家抗战文书中有一封珍贵书信,是1940年12月8日,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副部长周文隆(龙)写给孔家峧村村长兼八路军秘密仓库掌库郭建仁的:

郭村长同志:

兹别后时常挂念,不知贵村目前工作进行成什么的成绩。我也顾虑不到去帮忙你的工作。我很对不起你,请你原谅。将目前工作指示列下几点:

1.八月开的生产扩大会,发的表有麦田表、土地人口表、苗育表等,具是印的给你们。

2.前个月给你们发的社庙公产祠堂等,逃亡人土地等表,系印的,过去是否接到?若无表式,曹庄经拿有表式,请你去照之大少,伏式几张吧。

3.本不是要你们预算书,是要你们公费开支的单据,交费带了各种树籽及选种的工作是否作过,请答复。

4.将前各种表马上设法选表式送区为要。外,合理负担如数得出否?速报!

此外附村用的公章,每个价一元,请收送区。军政机关开有荒地,共计报乡数、今年收粮数。

弟:周文隆。

1940年12月18日。

从这封由八路军总部后勤部直接下达给郭建仁的指示信可知:当时后勤部副部长周文龙在孔家峧已经工作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郭建仁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工作关系,故自称弟,并对没有时间帮助郭的工作而致歉。由此可以推断郭建仁是在周文龙直接领导下工作的,郭建仁的工作是直接为八路军总部服务的。这封信中涉及的工作主要是调查孔家峧的土地、公产、合理负担等。这些调查是在八路军总部后勤部的领导下,为抗日根据地农村政权建立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发的《晋冀鲁豫边区土地使用暂行条例》 提供了数据资料。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