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钢板固定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8年1 月~2014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外固定支架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钢板固定;掌倾角;尺偏角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2—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clinical efficacy of external fixator and fixation plate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with external fixator and fixation plate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from Jan 2008 to Dec 2014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external fixator group (group A) and fixation plate group (group B) according to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otal efficiency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group A,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20°,桡骨缩短>5 mm,横向移位>10 mm;受伤至入院时间在30 min~72 h。

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受伤至住院超过1周或者出现感染者;合并腕关节炎;合并同侧上肢软组织损伤者;受伤侧上肢有骨折病史或者先天畸形者;合并其他位置骨折

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42.4±10.8)岁;左侧16例,右侧22例,双侧2例;14例交通事故受伤,17例摔伤,9例高空坠落;骨折分型:B2型15例,B3型15例,C1型7例,C2型3例。

其中18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为A组,22例患者采用内固定钢板治疗为B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臂丛麻醉下手术,在牵引下,C臂机下闭合骨折复位,尽可能恢复关节面平整,达到解剖复位,观察桡骨长度、掌倾角、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等,必要时,进行有限切开复位,或者克氏针固定复位,恢复桡骨塌陷缩短畸形,分别于第2掌骨干、基底部、远段桡侧、桡骨干各做5 mm切口,钻孔,拧入螺钉固定,辅助复位,观察复位是否满意。

C臂机下观察复位满意后,装外固定支架固定

观察确定螺钉的位置,调整外固定支架方向、长度、力量,使桡骨的长度、掌倾角、尺偏角维持在正常范围。

调整好后,固定螺母。

1.2.2 B组 采用钢板固定治疗

臂丛麻醉。

根据具体情况切口位置。

背侧入路:在桡背侧做切口,近端至桡骨茎突上6~8 cm,远端至桡腕关节

逐层分离,暴露骨折,直视下复位,观察复位良好,采用克氏针在牵引下临时固定,恢复桡骨长度、掌倾角、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等维持在正常范围,从近端至远端置入适宜的钢板固定,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做切口,暴露骨折,直视下复位,观察复位情况,采用异体骨或者自体骨填充骨缺损或者骨塌陷,维持腕关节的正常活动,克氏针临时固定,恢复桡骨的长度,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茎突高度维持在正常范围,从近端至远端,放置钢板,维持解剖部位,螺钉固定,在C臂机下观察调整满意后,拧紧螺钉,固定,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2]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

手术疗效骨折愈合良好,外观无异常,无疼痛,无活动受限,功能与健侧相似,掌屈角、背伸角减少在15°以下者为优;骨折愈合,轻微畸形,偶有疼痛或无疼痛,轻微活动受限,握力、夹持力与健侧相比减少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

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发生均为外伤暴力较大者。

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范围内。

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

腕关节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最多,腕关节活动复杂,桡骨远端较薄弱,容易发生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容易发生不稳定型骨折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是确定关节面是否有塌陷,评估肌腱、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确定治疗方案[3—5]。

骨折治疗包括整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部分,而固定是核心。

骨折治疗的原则、固定方法以及器材上的改变反映了骨折治疗的发展趋势。

最早骨折治疗的原则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与加压,保留骨和软组织的血供,早期、安全、无痛的活动。

目前的原则是利用间接复位技术、手法复位技术或者利用器械远离骨折部位牵引,对粉碎骨折进行整复,恢复骨骼的长度、轴线、矫正旋转位移;内固定—强调一期的稳定,是要保存有活力的骨块,使其血运不因为内固定操作而遭到破坏,不应在骨折处剥离骨膜进行植骨。

固定支架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原则上可以用于所有的骨折

其优点是对骨折血供破坏少,对软组织覆盖干扰少,对开放骨折的稳定非常有效,加压与延长随意调整,感染风险小[6,7]。

固定支架将复杂的切开复位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手术操作,容易处理创面,对于不适合进行内固定骨折患者均可使用,另外,目前临床上也通常将外固定与内固定联合用于治疗复杂的、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其缺点是固定针穿过软组织,限制关节活动,针道感染,笨重,强调不够,后期骨成角畸形[8,9]。

固定支架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缺点主要是无法精确重建关节面,桡骨缩短在4 mm以上时,腕关节接触应力就会发生明显变化,缩短超过6 mm时,可感受到腕关节疼痛,因此保证桡骨程度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折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恢复下尺桡关节的协调性、前臂的旋转功能。

关节面塌陷、骨折部位缺损、桡骨缩短、尺偏角和掌倾角减小、是导致外固定支架复位困难的主要原因[10,11]。

钢板固定的优点是能够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尤其是对于关节面有塌陷、骨折块移位者,能够达到最佳的骨折复位[12,13]。

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他原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其缺点是切口长,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14—19]。

钢板的选择应根据骨折部位、形态及骨的直径选用固定效果好的。

但是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延迟愈合情况,也无骨折移位情况,且钢板固定组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外固定支架组,A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恢复优于B组,说明钢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更有利。

综上所述,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恢复情况也优于桡骨远端骨折

[参考文献]   [1] 郭永祥,侯波,周美平,等. 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9):70—71.   [2] 钟岩. 2种方案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   [3] 顾新,马培德,杨波. 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桡骨缩短原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9):2112—2114.   [4] 高煜,任晖,李磊,等.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1911.   [5] 祁志华. 两种术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70—72.   [6] 许少刚. 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康复中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9):93—94.   [7] 邓文军,崔志民,张国峰,等. 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支架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60—62.   [8] 王吉人,李应男,张玉玲,等. 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66—67.   [9] 苏新磊,张桂莲. 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J].吉林医学,2014,35(19):4197—4199.   [10] 李瑾,金丹,丁晓飞,等. 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5):405—409.   [11] 程慧,邵为,仲海燕,等. 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 22(22):2059—2065.   [12] 杨光. 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4):110—111.   [13] 张成,张雁. 外固定架与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对比[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2):97—98.   [14] 郭世明,石玲玲,郭志民,等.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 中医正骨,2015,27(4):15—20.   [15] 李明艳. 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7):108—112.   [16] 王坤,张新潮. 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3,20(3):319—320.   [17] 叶华.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81—182.   [18] 黄朱宋,高曦,蓝锦福. 桡骨远端骨折支架固定钢板固定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9):26—27.   [19] 刘跃辉,龙宁,吴辉,等.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两种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对比试验研究[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11):48—51.   (收稿日期:2015—08—2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