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 建力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协作密切、分工合理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对于优化卫生服务机构,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方便患者就医,落实“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缓解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医患纠纷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所在社区医院的综合防治工作经建立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示范点、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阶段,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内容,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方法,强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疾病的考核标准与体系,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新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促进更好的实施国家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挥着预防与保健的作用,是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1]。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伸服务窗口,合理使用适宜技术与社区的资源,以全科医生与骨干,医、防、护相结合,以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向导、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以儿童、妇女、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病为重点,满足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合保健、预防、健康教育、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2]。

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与质量,本文探讨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新模式。

现报道如下。

一、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1. 团队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 团队护士工作时间均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团队队长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少数时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出门诊;团队防护人员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办公[3]。

2. 团队人员的工作安排 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

团队护士主要以发药、治疗为主,几乎不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团队队长轮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出诊,较少参加公共卫生工作团队防护人员参与保健预防工作

3. 团队公共卫生管理团队队长统计团队里各个成员的工作量,由防保科长将公共卫生工作非配至团队防护人员,公共卫生的访视记录以手抄的形式保存于个人资料中。

传统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衔接不恰当,未能充分体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4]。

由于团队队长忙于家床、门诊等工作,不熟悉公共卫生工作,疲于管理团队团队队长与防保科长间缺乏沟通,不可较好的整合与分配工作团队护士较少参与公共卫生工作,浪费人力资源,且服务仅以线形式开展,较少体现在块的层面上;公共卫生考核仅按条线进行考核,缺少块的考核与质控[5]。

二、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1. 开展多元性的培训 推行有效、多元化的培训。

团队长、防保科长开展以管理质控为重点的培训;对团队人员、防护人员开展服务站工作内容、基本工作方法为重点的培训;对新换岗人员、年度新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疾控中心工作概况等上岗培训;各条线依据工作要求,开展业务培训。

2. 管理机制 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分管院长为主管,1个社区成立中心质控小组与团队管理科加强管理团队;2个社区由专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资料的质控; 各团队长每月均对工作开展质控

社区均建立预防保工作的例会制度,由防保科长、分管院长、团队长共同参与,沟通协调团队公共卫生工作

3. 团队人员的工作制度 团队队长的工作重心下移,13个团长中5个团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1—2天每周;6个团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4—4.5天每周,在社区卫生中心门诊工作0.5—1天每周;2个团长均只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13个团队中9个团队防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4个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工作

护士均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医生轮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出门诊。

4. 团队公共卫生服务分工 糖尿病访视:1个社区护士、社区医生、社区防护参与;高血压访视:1个社区医生、社区防护参与;计划免疫摸漏、心脑血管病监测、眼病防治管理、肿瘤患者管理、精神病管理、孕产妇管理、传染病管理公共卫生高危场所管理等均由防保人员完成。

残疾人、无保障老人由社区护士、社区医生、社区防护参与管理

三、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效果   1. 发展均衡、标准统一 经经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示范点”与建设“规范化”,制定了《工作指标》,细化社区常规工作的评分标准与考核内容,明确考核的要求、内容与时间,实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考核主体,并结合督导、日常质控、年中与年终集中考核。

团队资料以个人管理模式、手抄形式到团队管理模式、电子版本,建立了同一版本的《基础资料》,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控中心”的上报制度,均衡发展各项工作

2. 重心下移、理顺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卫生局为领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团队式属地化管理”的疾病防治工作网络。

建立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主任、防保科长、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与相关领导参加的工作例会制,构建了社区疾控中心的平台。

建立了考核制度、例会制度、质控制度等,工作重心下移,加强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与建设。

3. 绩效提高、队伍优化 经团队人员的结构调整,优化了团队的人员结构。

2009年17个团队共136人,≤35岁37人,38—49岁32人,≥50岁67人;2013年17个团队共138人,≤35岁65人,38—49岁46人,≥50岁27人。

从学历上看,2009年中专学历58人(42.6%),大专学历48人(35.3%),本科及以上学历30人(22.1%);2013年中专学历26人(19.1%),大专学历65人(47.8%),本科及以上学历45人(33.1%)。

四、总结   建力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协作密切、分工合理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对于优化卫生服务机构,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方便患者就医,落实“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缓解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医患纠纷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所在社区医院的综合防治工作经建立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重心下移,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示范点、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阶段,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内容,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方法,强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疾病的考核标准与体系,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新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利于实施“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盼盼,王红妹,郭岸英.社区为基础的常见慢性病疾病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3):207—209.   [2] 程德梅,万巧琴.门诊输液者满意度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7A):16—18.   [3] 杨美.影响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57—68.   [4] 丁静,曹丰,王婧宇,杜雪平.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J].2013,16(3A):823—825.   [5] 李晓红.郾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服务运行状况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20(11):23—2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