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浆D—D、cTnT和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179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包括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6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对比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AMI组和UAP组D—D、cTnT及心肌酶谱水平均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D—二聚体肌钙蛋白T;心肌酶谱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101—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该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AMl诊断指标有D—二聚体(D—D)、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酶谱检测等。

为了更好的了解以上指标在AMI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行D—D、cTnT和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59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的指标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行血清D—二聚体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l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62~70岁,平均年龄(65.7±11.2)岁;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9例,年龄59~69岁,平均年龄(63.6±12.3)岁;5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61~68例,平均年龄(61.7±11.6)岁,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上疾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2~71岁,平均年龄(61.8±11.7)岁。

四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抽取静脉血3ml,立即送检。

检测内容D—二聚体肌钙蛋白T、凝血三项和心肌酶谱。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进行D—D的测定;采用AXSYM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血浆cTnT的测定;强生VITROS 250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的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P。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