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老年人用药原则;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并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各个系统、脏器、组织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变,导致了机体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极易造成药物的蓄积中毒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只有把握好老年人用药原则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才能保证做到老年人用药合理、有效和安全。

1 老年人用药原则[1~3]。

1.1 用药指征要明确。

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即用药要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和适应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用药前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病史、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了解既往和现在的用药情况,要认真分析病情和仔细寻找临床证据,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或临床诊断,然后再据此有的放矢的对症下药,合理选择药物品种。要抓住主要矛盾,注意选择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使临床用药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有据可依。

1.2 选药要有科学性。

老年人用药做到科学、合理,就必须要熟悉和了解药物的特性、作用机制、体内过程、毒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大小和使用方法等,再结合患者的病因、病情、病种、机体的功能状态和老年人的特点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权衡利弊,科学决策。

1.3 方案力求个体化

临床上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可以影响药物的选择和药物的作用,诸如性别、年龄、个体差异、特异体质以及机体所处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等。老年人药物的反应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同一种药物,同一个剂量,在不同的老年人个体产生的药效和副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做到正确、合理用药,就必须做到临床用药方案的个体化,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给药期间测定血药浓度,合理调整剂量。循证医学认为:个体化用药临床安全、有效用药的基础,只有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利弊比应最佳化。

药物对人体具有两重性,既有治疗疾病被称之为治疗作用的一面,也有对人体健康有害被称之为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一面。老年人用药只有使用的合理恰当,才能扬长避短,恰到好处,决不能随心所欲,顾此失彼。要把药物的有利因素发挥到最大限度,把不利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以实现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目标,以达到利弊比的最佳化。临床上选用一种药物,只要利大于弊,治疗又必须,有一定的副作用也是允许的,只是一方面要加强对药物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另一方面要采取适当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或减少与减轻毒副作用的发生;相反,选用一种药物,若弊大于利,原则上禁止使用。另外,临床用药还要考虑成本与效应的关系,要用经济学观点,以最少的花费取得最大、最好的治疗效果。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