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论文范文免费参考(精选6篇)(2)

中俄关系论文范文二:    论文题目:中俄关系贸易圈的出现到解体    摘要:贸易圈是十九世纪中期沙俄迫使清政府开放西部通商之时,在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地建立的特权贸易居留地。

清政府原指望借助于贸易圈的形式来管理和限制闯人的俄国商人,可是,随着俄国的不断入侵和新疆半殖民地社会的日益深化,贸易圈不但没有起到限制俄商的作用,反而成为沙俄新疆的扩张据点,具有国中之国的性质。

了解中俄贸易圈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俄关系

关键词:中俄;贸易圈    中图分类号:F712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86—01    一、名称的多样    清代对贸易圈的称呼繁杂不一,一般称为贸易圈、货物圈子,或者简称为货圈.也有沿用恰克图买卖城的名称,称之为买卖圈子或者市圈的。

还有沿用伊犁塔尔巴哈台旧有贸易亭名称,称之为贸易亭、买卖亭、或贸易局厂的。

到二十世纪初,还有称为租借的。

二、贸易圈出现    1851年8月,中俄订立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除了喀什噶尔通商外,中方接受了所有要求,共17项。

第13条规定:俄罗斯商人前来贸易,存货、住人必需房屋,即在伊犁塔尔巴哈贸易亭,就近由中国指定一区,令俄罗斯商人自行盖造,以便任人存货。

俄国依约取得了在伊犁塔城两地建立贸易圈的权益。

也是中俄关系史上性质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②    1852年8月,俄国伊犁首任领事扎哈罗夫抵达伊犁,前来修盖贸易圈房屋,要求指拨地址。

伊犁将军奕山令属下在惠远城西门外指拨沙土隙地一段,周约三里余。

扎哈罗夫出县收领地基公文,标明位置丈尺并绘地图,交伊犁将军印房存案。

1853年9月,伊犁贸易圈建成。

③同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也在城外西北方向指拨周三里地基一段作为贸易圈地址,首任驻塔领事塔塔塔林诺夫监督修盖贸易圈。

贸易圈建成后,俄商队纷纷前来贸易

沙俄在扩大对新疆贸易输出的同时,利用军事手段不断把己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西部边疆领土实行蚕食。

1855年8月26日夜,又发生了火烧贸易圈事件。

沙俄乘机利用火烧贸易圈事件,向清政府勒索在新疆的侵略权益。

1858年7月,俄通知清政府要求恢复贸易圈事件为谈判。

8月,清攻府屈于沙俄的压力,签订了关于贸易圈事件的《塔尔巴哈台议定补贴条约》。

根据条约塔城被焚贸易圈由清官方重建。

第二年7月,俄驻塔领事斯卡契科夫到任,利用条约中规定的权力,对已建成的贸易圈房屋设施屡次挑剔更改,扩大利益。

不仅在圈内修建了一座附设于领事馆的教堂,还比初建时增加了近一倍面积。

伊犁贸易圈在俄商撤走后一直由中方代为看守,第二年秋季伊犁河涨水,将护城堤冲毁,贸易圈后围墙及临河的一些房屋被河水冲塌。

1853年11月,扎哈罗夫从塔城回国经过伊犁,乘机要求重拨贸易圈址,以便来年另行建造。

1859年11月,扎哈罗夫抵伊犁赴任,于旧贸易圈内修益数间房屋,中间停止,第二年开春,不等断贸易圈开工,俄商已接留而至伊犁,仍居住原贸易圈内,1960年11月,中俄订立了《北京条约》,根摇条约规定,两国开始筹备西疆划界,沙俄企图迫使消政府承认以常驻卡伦为界,吞并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大片中国领土、无论是另建伊犁贸易圈,还是《北京条约》中规定在喀什噶尔断辟贸易圈的问题都被搁里起来,所以尽褚划拨了断址,俄商伊犁仍使用着旧贸易圈。

为了配合桌面上的划界谈判,沙俄开始有计划地在中俄交接地段,以武力向中方领土蚕食推进,多次与清政府守卡巡边部队和边疆居民发生冲突,引起了边疆军民的一致愤慨。

直到伊犁爆发反清起事,惠远城被毁,贸易圈也随之荒弃、1861年5月以后,塔城贸易圈成为中俄西疆划界谈判的会址,圈内俄商陆续返回国内,到1863年底,圈内已无俄国商人。

1865年2月,塔城也爆发了反清起事,贸易圈内剩余的俄国人都撤离回国,西部地区的中俄贸易中断了很长时间。

三、重建    1882年2月,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

俄国通过条约攫取了在伊犁塔城、喀什噶尔、吐鲁番四地重新建立贸易圈的权益。

最先盆建起的是塔城贸易圈。

1872年初,伊犁将军荣全带百余名官兵抵达塔城,随后有散处在各地的索伦官兵先后来塔集聚,塔城渐渐恢复了生气遂有俄商闻风前来贸易

1882年驻塔领事巴尔卡申到任,要求以俄商占据的贸易市场及周围作为重新拨划贸易圈的新址。

划入贸易圈地的缠回街市,原为塔城俄商民共同的贸易市场,条约规定:中国、俄国之人在此街市杂居,仍准其照旧贸易,所给俄人新地,此后中国人民不可盖房。

中俄共有的贸易市场,渐为俄商独霸。

此外,因为占据了贸易市场,俄商由客变主,行商变坐贾,以贸易圈为点,将商业网扩大到周围,为沙俄新疆的扩大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

伊犁俄国贸易重新繁荣在19世纪70年代后。

四、解体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1918年5月,苏俄政府宣布废止帝俄时期所派驻华公使及各地领事

新疆贸易圈内领事失去了合法地位。

1919年7月25日,苏俄在第一次对华宣言中特别提出:废弃俄国商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商站。

在十月革命的冲击下,帝俄在新疆的努力彻底垮台了。

1919年以后,虽然有白俄败兵多次越界进入伊、塔两地贸易圈,但新疆地方政府对贸易圈的管理还是在不断加强。

苏俄方面在十月革命后即将对外贸易权收归国有。

1920年7月13日,伊犁与苏俄汀立了《伊宁会议定案》(又称《中俄伊犁临时通商章程》),这是中苏之间第一个平等互利的条约

其中规定:俄国商务兼交涉机关或普通俄民由俄运货来伊或由伊运货回俄,均照新疆纳税章程与中国税关纳税。

1920年10月12日,新疆统一实行征收俄商货物税项,沙俄新疆享有了七十多年的免税通商特权至此废除。

实际到1940年才全部废止。

注释:    ①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年第79页。

新疆历史教材编写组:《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21页。

③ 厉声:《新疆俄国贸易圈述略》,《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年第1期第33页。

参考文献:    [1]王铁崖。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年,第79页。

[2]厉声。

新疆对苏(俄》贸易史》(1600—1990)[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3—74页。

[3]新疆历史教材编写组。

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

[4]中国社会杆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俄侵华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43页。

[5]厉声。

新疆俄国租借地研究》[D],《新疆大学学报》,***年第2期。

[6]厉声。

新疆俄国贸易圈述略》[D],《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年第1期,第33页。

[7]李磊、田华。

《清代新疆俄国贸易》[D],《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1 次访问